新聞 > 軍政 > 正文

薄案送司法重慶模式免追究? 習近平講話捆綁文革與改革

習近平上周六在中央黨校提到「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被解讀為「對改革前的文革也不能都否定」,令學者揣測和熱議。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周三通報稱,薄熙來、劉志軍等案件已經移送司法程序。分析人士指,薄熙來案案情複雜,牽涉到高層不為人知的許多事情,預計短期內不會開庭。而曾被指有文革印記的薄熙來重慶模式,也可能不會被深究。習近平上周六在中央黨校提到「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被解讀為「對改革前的文革也不能都否定」,令學者揣測和熱議。

新年伊始,中紀委、監察部周三首次透過電視直播,公布查辦案件工作情況。

央視新聞報導,中紀委秘書長崔少鵬在會上通報,去年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一百三十多萬件,處分官員十六萬餘人,三萬餘人因貪污賄賂行為受處分,較前一年增加了約一成,移送司法機關的人數,則上升了三成八。

近4700名縣處級以上幹部,被紀檢監察機關處分,其中961人移送司法機關,包括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等。而對海內外關注的薄熙來案,未作更多介紹。

對此,北京學者高瑜認為,薄熙來案因涉及面廣,不會很快開庭。

「司法的立案偵查已經開始了,好像他都簽字了,會不會在兩會之前,我看還有疑問,因為搞得比較複雜,還有把他在大連的那些(事),時間(跨度)很長,從陳希同移交司法到審判,都是兩年以後,陳良宇是一年多之後,尤其隔了一個十八大,我總覺得兩會之前,薄熙來受審不太肯定。」

薄熙來案短期難庭審

她認為,鑑於薄熙來的情況特殊,牽涉到高層不為人知的許多事情,以及目前仍有許多支持者,因此,即使開庭也未必會公開。

「我覺得不會像四人幫一樣,公開審理,絕不會,因為薄熙來問題出現這麼多支持者,整個左派都在支持他。」

薄熙來的「重慶模式」一直被社會各界冠以「文革」印記,而在十八大前夕,海外有多種評論指中國新領導人曾將採取「去毛化」措施,包括在黨章中刪除「毛澤東思想」。

但上周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有關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卻令人有另外的判斷。

他提到「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這似乎意味著將包含文革的前三十年與改革開放的後三十年,相提並論,都不能否定。此言在知識界引起揣測和熱議。

習近平提兩個「不能否定」

北京政治觀察人士、媒體工作者黃先生周三對記者說,習近平上周的這番表述,引起京城知識界熱議。

「習在黨校有一個講話,就這樣把六十年捆在一起說,那你這個歷史決議怎麼評價,1981年的歷史決議對文革的這個事情(結論),你怎麼認定,有的人就說你不要弄薄熙來了,讓薄熙來回來。」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文革」做了如下定義式的結論:

「歷史已經證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然後宣稱對「文革」「徹底否定」,該決議被認為是中共建黨以來的兩個最為權威的歷史文獻之一(註:另一是1945年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習近平現在不想否定文革?

黃先生質疑說:「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這個想法,兩段三十年,根本不能同日而語,改革開放前如不能否認,為什麼要搞改革開放,有的人解釋成是秀才們寫的,他(習近平)就照本宣科,有的人認為他恐怕就是這個想法,這是理論上的大是大非問題。在北京知識圈的反應,還是不小。」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喬龍的採訪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