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日本大師奪建築界諾獎 作品歷311地震不倒

本年度國際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由享譽國際多年的伊東豐雄(Toyo Ito)奪得。這名71歲日本建築師向來重視人與建築跟大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其作品如仙台媒體中心雖歷兩年前3.11地震海嘯而不眥,正正體現這理念。

普利茲克獎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縱只得10萬美元(78萬港元)獎金和一枚銅獎章,卻是對建築師事業成就最大的肯定。評審團道﹕「伊東豐雄是永恆建築也是大膽開拓新路線的創造者。他的建築投射出樂觀、明快、喜悅的氣氛,平實而獨特。」

主建築使人與自然有「流動」

伊東豐雄受空氣、風與水啟發,主張建築物要使人與自然互有「流動」(fluidity)。他表示,回首職業生涯使他「別感自豪」的,是在兩年前3.11大地震央展現了驕人抗震力的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該中心於1995年設計,於2001年落成,翌年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表揚終身成就的金獅獎。今次評審也贊它突破了「現代建築的規限」。

鋼管不規則貫連樓層

這座玻璃公共圖書館樓分7層,主體可分樓板、管柱與外殼三部分。它以13束數量不一鋼管群構成的樹幹形支柱,取代四平八穩的水泥柱,刻意不規則地分布於建築物內,使之支撐大廈與貫連各樓層,又能收置各式管線、電梯、樓梯,兼增加引入自然光。

儘管它貌似脆弱,但置身3.11大地震震央附近,卻只有輕微損毀,災後兩月即可重新開放。建築評論家赫克斯特布爾(Ada Louise Huxtable)曾撰文描述﹕「(地震令)大廈勐烈震盪,書架、書桌上的東西全翻倒落地,天花板搖晃得東倒西歪。可是媒體中心沒有倒塌,堅穩地抵禦了足以撕裂其他樓宇的巨大地震拉扯力,基礎結構並無損眥。」

「永無滿意作品」推動下個挑戰

東京大學建築系畢業的伊東豐雄1965年入行以來,屢獲殊榮,其作品包括,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熊本縣八代市立博物館、東京八王子市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比利時布魯日展館、倫敦蛇形藝廊、新加坡的怡豐城等。不過伊東豐雄聲言「永無滿意作品」﹕「每逢建築完工,我便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化之為挑戰下一個項目的能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