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網上瘋傳 雅安地震與三峽大壩有關

——范曉:三峽大壩誘發地震是預期中的事 / 王維洛:三峽工程誘發頻仍地震

四川雅安地震與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到底有無關係?算不算是汶川的餘震?兩天來,成為各方學者專家論證的焦點。有專家警告,地震活動有約百年的周期,由於廿世紀後半大陸地震不多,接下來可能進入高峰期,不排除未來出現規模八的強震的可能。

孫士鋐三年前作客「南方都市報」科學講壇時曾預言,未來十幾年之內是地震活躍時段,不無可能會出現規模八的超強地震。因為地震活動有周期,廿世紀中國大陸強震多數發生前五十年,後五十年的強度明顯較低。廿一世紀會不會又出現前半的地震比較強?他認為不能忽視。摘自世界日報


 

三峽大壩誘發地震是預期中的事

黃肖路摘編

[黃肖路注:(1){三峽大壩誘發地震是預期中的事}是我加的小標題,凡是我加的小標題,都在其後標上*號; (2)凡是范曉原文中只在上述的電子版中有,而在刊物版中沒有的段落,我全部用{}標明。]

{2003年6月11日,世人矚目的三峽水庫在蓄水到135米後,也出現了微震。事實上,愈是高壩、大庫,愈易誘發地震,三峽大壩誘發地震是預期中的事。未來值得關注的是,三峽水庫誘發的地震會有多大?它對三峽工程會產生何種影響?}

[黃肖路註:(1)上段是上述的電子版的倒數第八段;又是上述的電子版被我編輯後的倒數第九段;(2)下面三段摘自--巍巍大壩,安乎危乎(范曉《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11期>(河流專輯]刊物版第152頁。]

水庫誘發地震主要是因為巨大體積的蓄水增加的水壓,以及在這種水壓下岩石裂隙和斷裂面產生潤滑,使岩層和地殼內原有的地應力平衡狀態被改變。值得注意的是,水庫蓄水可以在天然地震較少和較弱的地區,誘發較強烈的地震。

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庫誘發地震是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的韋奧特水庫,韋奧特水庫垻高261米,1960年開始蓄水,隨蓄水增加,引發的地震也開始直線上升,1963年9月上旬就記錄地震60次,地震最終導致水庫旁的托克峰大山崩,3.5億方岩石崩入水庫中,形成高出垻頂110米的巨浪並致潰壩,下游村鎮被水夷平,2600人死亡。

我國已經報導的有15個水庫誘發地震的震例。最嚴重的當屬廣東東江上的新豐江水庫。1959年,新豐江水庫在蓄水一個月後,就開始發現該區有地震活動。在1960年5至7月,當地連續發生3.1級和4.3級地震。1962年3月19日,發生6.1級強震,突破當地歷史紀錄。震央距大壩僅1.1公里,大壩出現82米長的橫貫裂縫並滲水,電站受損停運。並致6人死亡,80人受傷,1800間房屋倒塌。這是世界上4次6級以上的水庫地震之一。此後,一個月之內便發生了3.0級以上地震58次,後又花費高昂代價按Ⅹ度的抗震烈度對大壩進行第二次加固。1962年6.1級強震之後二十餘年,在水庫水位變化不大的條件下仍有中強地震發生。

{青海黃河上的龍羊峽庫區蓄水前地震活動較弱,蓄水後隨著庫水位的升高,庫區地震活動明顯增強。在圍堰攔洪期間,大壩周圍就發生近70餘次小震。1986年11月水庫完成蓄水,垻前水深達到148.5米,淹沒面積380平方公里。三年半後的1990年4月26日,水庫附近的共和發生7級地震,極震區房屋全部倒塌,死傷2000餘人,經濟損失上億元。其後至1994年10月又多次發生5級左右的地震,而且震央有逐漸靠近水庫的趨勢。}

[黃肖路注:上段摘自上述的電子版被我編輯後的倒數第10段。]

{1985年6月12日,在三峽垻址以上約25公里的新灘發生大崩滑,約3千萬方崩滑的土石在幾分鐘內就摧毀了新灘鎮,崩滑體入江形成巨大的涌浪,涌浪衝上南岸猴子嶺的高度達到49米,受涌浪嚴重影響的河段長度近30公里,並導致上下游幾公里內的十多艘船隻沉沒。據史書記載,歷史上該滑坡曾多次活動,並造成堵江毀船事件。在這樣的地區,由於地質環境極其脆弱,邊坡穩定性很差,所以大規模的大壩施工活動,不可避免地會誘發地質災害,這種災害事件在西部的大壩建設中層出不窮。}

摘自--巍巍大壩,安乎危乎(范曉《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11期》(河流專輯)
http://www.chinarivers.ngo.cn/Views/document.2004-11-08.4079529868/view)


 

 

王維洛三峽工程誘發頻仍地震

一、三峽水庫蓄水以來,地震次數明顯增加

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2002年11月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三峽水庫形成。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開始蓄水至海拔135米。從2006年9月20日22時起,又開始將水庫蓄水位升高到156米蓄水,到10月27日9時50分,三峽水庫蓄水達到預定的海拔156米。在這一個多月時間中,三峽庫區發生能定位的地震145次,其中最大地震2.5級。

正當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56米時,長江三峽鄰區湖北省隨州市三里崗附近,於27日18時52分04秒近發生李氏4.7級地震。28日下午一時又再發生強度為李氏4.2級地震。武漢、荊州、荊門、襄樊、宜昌、天門等地均有震感,其中天門震感強烈整個地面都在強烈震動。據報導,此次地震造成2218戶7763人受傷,損壞房屋1266間,緊急轉移人員3200人。隨州地震震級不高,但造成人員傷亡和房屋損壞嚴重,地震強度應該較高,見是一次淺源地震。有人認為隨州地震和水庫蓄水有關,尚未得到中國地震部門的證實。

三峽地區自1959年以來設置地震台站,監測記錄地震活動。從1959年到2003年6月1日,在三峽垻區及周緣地區內記錄到地震2910次。

但是從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至海拔135米,到2004年12月24日,在三峽工程專用台網監測範圍內記錄到能夠定位的大於等於李氏0.5級的地震941次,其中大於等於李氏2.0級地震32次,最大地震是2004年9月7日9時01分巴東縣兩河口李氏3.0級地震。另外,金子台單台記錄的極微震共2862個。

將三個數字放在一起比較∶1959年到2003年6月1日(44年)地震2910次(每天約0.18次);2003年6月1日至2004年12月24日(1年半)地震941次(每天約1.6次);2006年9月20至10月27日(37天)地震145次(每天約3.9次)

可見三峽水庫蓄水之後,三峽地區測到的地震次數明確增加。可見三峽水庫會誘發地震。未來還有蓄水至海拔175米,甚至到海拔180.4米。誘發大地震的威脅越來越大。

二、三峽大壩安全,三峽地區的人民安全嗎?

三峽工程決策者認為∶三峽大壩垻址在一個完整的花崗岩岩體上,是相對穩定的地塊,本身沒有斷裂和破壞。庫區最近的地震斷裂處離垻址有39公里,地震點發生地震並傳到垻址來,地震強度不會超過6度,而大壩工程設計是按照抗7度地震強度設防的,所以三峽大壩是安全的。

歷史上長江並不是從西向東流的,而是從東向西流的。後來青藏高原抬升,大河從山脈的最軟弱處衝出,形成三峽峽谷,從而進入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後東入大海。所以在地質結構上來說,長江三峽是最破碎最軟弱的部位。三峽庫區多斷裂帶,著名的斷裂有∶郁山斷裂;黔江斷裂;咸豐斷裂;龔橋斷裂;建施斷裂;牛口斷裂;水田垻斷裂;荊門—南章斷裂;漁洋關斷裂;高家溪斷裂;仙女山斷裂;都鎮灣斷裂;九灣溪斷裂;霧都河斷裂;天陽斷裂;遠安東斷裂;遠安西斷裂等等。其中仙女山斷裂和遠安東、西兩條斷裂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都有活動。歷史上垻區有過6.25級的地震,1979年5月,秭歸還發生過5.1級的地震。

三峽工程決策者認為,三峽水庫誘發的地震不可能超過6級,震央距離垻址有39公里,所以地震波傳到垻址,所造成的破壞,不會超過地震強度不會超過6度。三峽大壩是按照抗7度地震強度設防的,所以三峽大壩是安全的。

關於地震有兩個重要數據,一是地震強度,一是地震強度。地震強度是按照地震時釋放的能力計算,地震強度是按照地震對地表的破壞程度劃分。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有不同的地震強度,有代表意義的是最大地震強度。震央破壞最嚴重,地震強度最高,常以震央地震強度為代表。

許多地震由於震中位置在地球深處,儘管地震強度很高,但對地表的建築物破壞不大、造成的人員傷亡也不多,因此地震強度也較小。有的地震強度不高,由於震中位置淺,造成地表的建築物破壞嚴重,造成的人員傷亡多,因此地震強度也較高。水庫地震多屬淺源地震,因此,即使地震強度不高,地震強度也高,破壞嚴重。

三峽工程決策者所考慮的只有一個,就是三峽大壩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央是安全的。三峽工程決策者不曾考慮的是,三峽工程誘發地震時,三峽地區的人民是否安全?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是否被破壞?三峽地區的房子是否會倒塌?三峽地區的道路是否會塌陷?三峽地區的坡岸是否會塌滑?水庫誘發地震,震源淺,即使地震強度不高,震央的地震強度也會很高。比如湖北省丹江口水庫,1973年發生4.7級水庫誘發地震,震央烈度就高達7度,損壞房屋1900餘間,地面裂縫,庫區內產生滑坡。此次隨州地震,震級為4.2級,7763人受傷,1266間房屋受損。4.7級的水庫誘發地震,能造成震央地震強度為7度的破壞。難道三峽地區發生水庫誘發6級地震,震央的地震強度還是維持在7度不成?那時的地震強度是8度甚至9度。這將是一幅怎樣的悲慘景象?又有多少房屋要倒塌?又有多少居民要傷亡?這一點,三峽工程決策者考慮了嗎?

參加三峽工程論證、但拒絕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上簽字的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學煜先生指出在三峽庫區發生多種災害的綜合後果。三峽建垻蓄水後,因水的浸泡軟化作用和浮力作用,將庫區兩岸的坡岸的穩定性減弱,促使老滑坡復活,形成新滑坡。從地質構造等條件來看,庫區存在著誘發性地震的可能性。一旦發生地震,道路塌陷,坡岸失穩,滑坡、崩塌的岩土進入水庫,形成涌浪。同時上游和庫區又降暴雨,形成大洪水,在地面又無植被保護的情況下,更容易觸發滑坡、崩塌。這種綜合災難,三峽工程決策者考慮了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