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湖南毒米調查:湘江變毒水 檢測標準缺失

 

今年5月18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的「鎘大米」檢查結果,共涉及8批次大米和米製品。其中湖南涉事大米5批,僅湖南株洲攸縣占4批次。

騰訊財經對湖南株洲攸縣有毒大米進行調查摸底發現,有毒大米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中,從種植的農民、收購稻米的量販、加工大米的工廠、存儲大米的糧庫、賣糧的經銷商直至本該承擔監管責任的個別地方政府,對當地農作物重金屬超標一事並非一概不知。儘管如此,重金屬依然沒有被列入糧食常規檢測項目。

大陸媒體曾多次報導,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東北、西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六個地區縣級以上市場隨機採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

更早以前的2002年,中共農業部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稻米中超標最嚴重的重金屬是鉛,超標率28.4%,其次就是鎘,超標率10.3%。

十餘年過去,「鎘大米」的生命力依然頑強,到底哪一個環節出問題了?
 
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馬天傑認為,湖南的鎘大米主要原因在於水污染,目前湘江沿岸的農民大多以湘江的水來灌溉,而湘江的水重金屬含量是全國最高的。他認為,被污染的糧食產地可能不僅僅只有株洲。

而重要原因在於污水灌溉早年間被廣泛應用。因此,鎘大米在湖南的出現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就在21日,廣州再次查出9批次鎘超標大米,產地還包括了江西、廣東。

馬天傑向騰訊財經表示,大米中的鎘有三個來源,一是冶煉廠的煙塵進入土壤;二是化肥中的磷肥所致;三是水污染。而在馬天傑看來,水污染正是造成湖南鎘大米的主因。

根據湖南省環保廳2007年公布數字,湘江流域汞、鎘、鉛、砷的排放量,就分別占到了全國排放量的54.5%、37%、6.0%和14.1%。
  
騰訊財經從業內專家處了解到,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湘江幹流的重金屬絕大部分被懸浮顆粒吸附,在水動力作用的搬運過程中逐步沉積河床中。這些重金屬沉積起來的底泥,也是湘江流域飲用水最大的威脅。

「重金屬沒有被列入糧食常規檢測項目,關於大米的質量監管指標,更多考慮的是營養指標和保存指標。」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騰訊財經表示。

據中共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共同頒布的《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試行)》規定,並沒有對土地污染或對水稻生長的影響作相關要求。中國土壤污染調查數據被環保部以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公布,長期以來,重金屬沒有被列入糧食常規檢測項目。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通常國家只要求在流通中進行質量指標的檢測,如所含水分、雜質、碎米等,但並未要求對重金屬、農藥殘留等進行檢測,包括中儲糧也不做衛生指標的檢測。全靠生產企業的自身把關,而企業並不願投資購置相關檢測儀器。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孫祥和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