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屢見不鮮!北京國民住宅竟成中央部委福利房

最近,位於北京東四環外寸土寸金的廣渠路,一個名為「廣華新城」的國民住宅項目,被曝定向銷售給中央部委和中石化等央企。據媒體報導,未來其售價可能只在1萬元/平方米左右。這在區域商品房價已經達到5萬元/平方米的背景下,顯得分外惹人注目。定向國宅又面臨著「公務員分福利房」的質疑。

據新京報報導,自1998年房改15年後,在商品房價飛漲的北京,部委及部分央企的「准福利房」仍屢見不鮮。

探訪

定向保障房,並非個案

在北京東四環大郊亭橋東南角,有一片並不顯眼的大工地。透過院門能看見近處一大片空地,遠遠地能看見東側矗立著多個塔吊。

資料顯示,這個名為廣華新城的國民住宅項目,建設單位為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住宅建設服務中心,用地規模超過10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43.7萬平方米,計劃建設83棟住宅樓,將面向部委公務員和央企職工。

據媒體此前報導,廣華新城對口單位公務員未來不僅可以成本價購買,取得產權5年後還可以根據北京市的政策轉為商品房上市出售。定向售價很可能是「1萬元/平方米左右」。其中,中石化擁有17棟住宅和辦公樓。

而目前東四環區域新房售價已經達到5萬元/平方米,如廣渠·金茂府;東四環外的沿海賽洛城,二手房也已經達到3萬元/平方米。

針對這種廣華新城的定向銷售,去年9月,網上就已經有北京保障房輪候人士,唿吁向這一北京在建規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爭取部分房源。在保障房輪候者看來,保障房優先、定向給部委公務員和央企員工失之公平。

實際上,面向部委公務員的定向保障房,並不是孤立存在。

在朝陽區八里橋往南不遠,有一個在建樓盤,名為康泉小區職工住宅項目。據附近多位居民介紹,康泉小區是「部委的福利房」,「肯定不會對外賣」。建設單位辦公區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康泉小區屬於國管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國宅,至於將來分給哪些部委,「不好說」。

而除了在建的新項目,北京市區內定向給部委等單位的老項目也很多。位於東二環的廣泉小區、西二環的廣源小區,便是周邊著名的「公務員小區」。據國管局官方網站顯示,廣泉小區建築面積共32萬平方米,廣源小區建築面積為38.8萬平方米。目前,這兩個小區周邊如富力城、華潤紅山世家等商品房樓盤,已經飆升超過5萬元/平方米,而公務員們在2006年-2008年的購買價僅不到5000元/平方米。

「2008年簽協議時是4000元/平方米買的,說的國民住宅、五年後能買賣。」廣源小區東區的一位業主阿姨昨日對記者表示,由於怕職工私下買賣央產房,現在也沒給發房屋所有權狀。附近的仲介也表示,該樓盤僅有少量出租的房源,並無出售房源。此外,廣泉小區的鏈家地產仲介也表示,小區房源如能上市交易,其業主10年來淨賺超過10倍。

幕後

定向「分房」背後的定向供地

「作為首都,北京有『四個服務(註: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工作服務,為國家的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的定位,住房、供地上肯定也需要保證部委、中央企事業單位的需要。」北京房地產界一位資深人士說。

記者瞭解到,首先從土地出讓計劃上,每年在國民住宅用地中直接預留中央單位用地已經是慣例,而且成為國民住宅的大頭。

記者查閱北京市2011、2012、2013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發現,這叄年,北京市保障房供地有縮減,但北京劃撥給中央、軍隊單位的國宅土地每年都穩定為80公頃,占國宅用地的六成左右。

「按『十一五』土地供應規劃,北京大概有73%土地是被各種單位『福利分房』、借保障性住房制度獲取。」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此前公開抨擊,這是「借保障名義行腐敗之實」。

「應該立刻停止提供不公開銷售的國民住宅。」天則經濟研究所此前在一份保障房的報告中建議道,現行住房保障制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社會不公平,特別是不公開銷售的國民住宅,已經成為政府和國有部門將國有資源轉化為私人財產的「合法」渠道。

聲音

部委的年輕人稱工資太低無法買商品房

「每月稅後收入僅有4000元,完全無法靠工資買房。」29歲的小張昨日表示,工資收入一般、住宿由單位負責、單位一般都能分房,但無法完全保證、也無法確定時間——這幾乎成為2008年後考入國家部委的年輕公務員的常態。

據小張介紹,他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單位叄年還沒有趕上過分房,但單位在四環內「預定了地」,過兩年可能會出較大批的房源,但估計輪不上他;而小張考入了教育部的同學,叄年來已經有了兩次「分房機會」,但都因為嫌遠而放棄;近期他另一位考入北京市統計局的同學順利以幾十萬元「買」到了一套西叄環的舊房。據悉,北京市屬的一些機關單位也同樣以國民住宅的名義為職工福利購房。

「公務員的工資中沒有包括房價的含量。」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協會專家如是說。但也有專家指出,2007年至今北京房價飛漲,公務員仍能夠以每平方米幾千元的成本價「福利買房」,相當於將房款轉移到全社會的稅收上。

出路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資料顯示,1998年房改開始後,1999年國務院《在京中央和國家機關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從1998年底起,在京中央機關和國家機關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同時留了口子,「在一定時期內,國管局、中直管理局可統一組織建設經濟適用住房,按建造成本價向在京中央和國家機關職工出售。」以及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利用現有土地自建住房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務員的定向保障房,之所以引起社會關注與質疑,根本塬因在於房改不徹底。「現行制度沒有單獨針對公務員住房的保障,但現在又沒有和普通市民一道納入保障房體系,享受了很多『優先』的好處。」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加上事實上存在不透明,就引起了很多猜測。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表示,現在一定程度地存在公務員優先享受保障房的情況,確實不公平。同時也應該承認,公務員工資水平與商品房房價之間有很大的差距。解決公務員住房問題,要考慮到歷史和現實情況,核心要從深化住房改革的角度進行。總的思路是要商品化,從工資改革入手,根據明確的政策來執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主任趙秀池認為,針對各類購房群體,特別是中低收入者,要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對於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夾心層」可以進行貨幣補貼。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