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女白領談北京「蟻族」群租生活:90平方米房住了52人

王夢芸把母親和弟弟送上回鄭州的火車,又擠了一個小時的地鐵,回到雙井百環家園小區的「臥室」。

這間不到7平方米的「臥室」由廚房改造而成,是她畢業四年後換的第四個棲身之所。「這是我來北京最寬敞的住所了,每個月只要950塊錢。」王夢芸顯得很滿足。

租房給她的二房東彭姐介紹,現在租金上漲,隔出來的明間都要1000元以上。廚房是三面實牆,一般都有窗戶,只要1000元以內基本就可租到,自然搶手。

不過,北京住建委等部門7月18日聯合發布《關於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表示,廚房和衛生間、陽台、地下儲藏室一樣屬於不能出租的範疇。這讓王夢芸有點擔心,她是不是需要第五次搬家?

王夢芸目前在燕莎商圈的一家紅酒公司做文員,月薪2500元,這是她在北京第二份工作。

被「驅逐」的女白領

王夢芸上一次搬家與一年前百環家園小區群租房整治有關。

離國貿CBD只有一站之隔的雙井是許多白領的聚集區。緊鄰地鐵雙井站的百環家園更是被當作首選居住地。這也是一年前剛從地下室搬出的王夢芸,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同時又不超出支付能力的最優選擇。

那時百環家園裡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仲介,在地上立一個房屋出租的牌子立馬就會有人上前詢問。租房的小紙片是清潔工最頭痛的牛皮癬。

王夢芸就是在一家仲介的介紹下租了彭姐的房。這裡的仲介經常互通有無,幫忙介紹生意。

當時,僅有2500元月薪的她選擇了一個5平方米的暗間,每個月650元。120平方米的房間被薄薄的木板隔成13個隔間,一共住了23個人。「刷牙、洗澡都得排隊,晚上別人屋裡的動靜能聽得一清二楚。」王夢芸回憶,當時床有三個邊都緊緊挨著牆,加上一個衣櫃和桌子,很難再放下一把椅子。

剛剛交了第二季度的房費沒有多久,王夢芸就接到彭姐的口信「小區開始整治群租房」。

由於流動人口不斷增加,帶來了社會治安隱患、交通擁堵、小區環境混亂等問題,勁松街道辦事處與住建委、房管局、物業等多個部門,在2012年3月開始了以百環家園小區為試點的群租房整治行動。「當時百環家園一個小區治安案件的發案率就占了整個勁松地區的一半,」參與百環家園整治工作的勁松街道辦事處宣傳科科長馬曉勇回憶說,「記得最多的一個90平方米的兩居內擺了26張上下鋪,住了52個人。」

剛開始王夢芸以為和此前整治一樣雷聲大雨點小根本沒放心上。但在各部門的動員下陸續開始有人拆隔斷。彭姐出的主意是,「任何人敲門都不給開」。但這並不奏效,物業開始對一些「釘子戶」斷電。王夢芸和室友先後搬離。

親自參與整治群租房工作的勁松街道辦的馬曉勇也遇上過不願意離開的女租客。「她衝出來追著工作人員要打,說仲介跑了,要我們給他退押金和房租。」

據勁松街道辦統計,2012年清理掉百環家園內隔斷、床位群租的房屋400餘戶。百環家園隨處可見的站街仲介不見了,隨處亂貼的小廣告銳減。

王夢芸當時很焦慮:「拆了群租房,讓我們住哪兒?這是北京對外來人口的又一次排擠打壓嗎?」

群租房

整治結束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百環家園隔斷間和床位又捲土重來。「只是隔斷的面積大了一些,不過房租也水漲船高,一個暗間由原來的500-700元/月變成了700-900元/月。」王夢芸說。

在整治行動後,放棄押金拿回了兩個月的房租的王夢芸,在百環家園找到了目前居住的這間廚房。「想想過了風頭應該就沒事了,儘管漲價了,但是和附近其他樓房比,還是百環最便宜。好在我的工資也漲了500塊,否則真是連廚房也租不起。」

百環家園是2000年初修建的國民住宅,平均房屋面積120平方米左右。「因為面積大,多數被外地的投資客買走。於是很多人連房子都沒有看到就轉手交給仲介。」馬曉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房屋面積大是隔斷間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在雙井地鐵附近的百環家園、首城國際、九龍花園、珠江帝景等小區,隔斷間和床位間的比較集中,這些房屋資源主要掌握在小仲介和房蟲手上。

何謂房蟲?在百環家園群租房綜合整治辦公室警察看來,彭姐這類二房東一人租了十多套房子並以此為生,就是房蟲。這位警察介紹說,房蟲把房子從房東手上租來,打成隔斷或者是設置成床位出租,一套7000-8000元/月的房子可以租到近1.5-2萬元/月。

但彭姐稱,除去裝修維護成本,自己一個隔斷只能賺100-200元。彭姐自己住的出租門店也被隔斷了租出去。

王夢芸住的是百環家園的兩室一廳,如今被隔斷分成了6戶人家,有13人居住。由於廚房被王夢芸占據了,走道成了生活空間狹小的鄰居們做飯的地方。半米寬的過道零散堆著廚具。「一到做飯時間,就各種氣味相串,衣服晾在過道里,充滿了油煙味。」

「有窗、有水源」是王夢芸願意住廚房的原因。當然,煤氣管道泄露的危險她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花什麼錢就住什麼房子,真有危險只能自認倒霉了」。

不過,王夢芸兩年的群租生活還算正常。她和鄰居相處融洽,平時還有鄰居姑娘做好了飯喊她一起吃,周末一起去動物園淘衣服。「我一次也沒有丟過東西。」王夢芸強調,她看到媒體報導中寫的順手牽羊的事情還是覺得很詫異。「這因人,還是排擠外來人口想出的招數?

何去何從

2009年從河南一所三本院校的中文系畢業後,王夢芸就隻身一人來首都打拼。在她北漂的第四個年頭,眼看著日子漸漸過得好一些了,她才敢把母親和弟弟接來玩一趟。

但沒有住處還是讓王夢芸感到頭疼。精明的彭姐將暫時空出來的兩居室中的一間,當作日租房租給了她。一天150元的房費讓坐了6個小時火車前來的母親和弟弟沒敢多呆,只住了兩天,就匆匆離開。這兩天的房費已經相當於王夢芸1/3的房租了。

母親臨走前再三拉住她的手,讓她換個好點的住處,並塞給她300元錢,被她推回去了。從畢業起,倔強的她就不想給自己的農村家庭增添一點負擔。

王夢芸不是沒有想過要搬。她現在上班的地方離雙井不算太近。她也想等年底合約到期就搬到新公司附近去。可是那裡都是小戶型,沒有隔斷間。希望有獨立空間的她也不願意和其他人睡在一個屋裡。「哪怕房間小點,還是一個人自在。」

而早在三個月前,《致首城國際小區居民的一封信》就發到了王夢芸居住的百環家園邊上的小區業主手上,北京開始了對雙井群租房第二輪的集中整治。有了百環家園整治的經歷,整治之初首城國際小區就有100戶群租戶簽訂了自行整改承諾書,截至7月16日,39戶群租房已經完成了自改並通過了驗收,剩下的61戶也將在7月底之前進行自我拆除。馬曉勇介紹,八九月份,街道辦事處綜治辦將聯合派出所、城管隊、城建科等多個單位,針對沒有按時自我拆除和拒不配合拆除的群租房進行強制性拆除。

這一次行動看起來和百環家園無關,但近日出台的通知還是讓王夢芸心頭一緊。

7月18日,北京市住建委、警局、規劃委、衛生局聯合發布《關於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北京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作出明確規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單個房間不得超2人,不得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廚房、衛生間、陽台和地下儲藏室不能出租。

二房東彭姐安慰王夢芸:「我們這兒早就整治過了,放心住吧。」

在馬曉勇眼中,住房與流動人口數量的矛盾不解決,單純的打壓是沒有用的。整治小組為群租房客們聯繫正規房產仲介幫助他們尋找房子。但王夢芸說,他們很少找正規仲介,不僅仲介費貴,而且沒有便宜房子。據她所知,上一次整治後,曾經的鄰居不少搬到了更遠的通州或是南邊的平房裡,也有人重新回到了地下室。

馬曉勇也承認,單靠整治,難以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租房問題。他希望政府能協調CBD附近的鄉鎮,在集體土地上建一些求職公寓,讓年輕人有個住房過渡期。

經歷過兩次被驅逐的王夢芸擔心自己又將告別廚房蝸居生活,她開始在網上發帖打聽哪有千元以內的住所。「每次整治都變相抬高了租金,想找個便宜的住處更加困難。」她抱怨道。

沒有了地下室、床位和隔斷間,下一次住哪兒?王夢芸還沒找到答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人民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