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政令不出中南海 李克強這回要斬誰樹威?

中共將在下月舉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政壇舉動、高層言論,開始直指會議涉及的「改革紅利」的分配。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言要扭轉政令不暢的「堰塞湖」現象,令外界再度關注「政令不出中南海」問題,關注李氏堰塞湖堵在哪裡?三中全會能否炸開缺口?

八年前,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張保慶公開表示:「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東西有時都出不了中南海。」當時中南海受到最大挑戰的政令是宏觀調控,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甚至在政治局會議上指摘總理溫家寶,不過,陳良宇翌年就被拉落馬祭旗。

在中國歷史上,政令的通暢往往不是靠制度,而是靠斬人立威,其中的經典故事包括明太祖朱元璋為維護茶葉專賣制度,不惜將大做私茶生意牟利的駙馬歐陽倫賜死。但是,現代社會的政治運作讓斬人立威的效應在遞減,陳良宇案還有助胡溫推動宏調,薄熙來案對習李新政的助益已微乎其微。

堵在利益集團

其實,李克強深知政令堰塞湖堵在利益集團,比過往官員為維護地方利益、個人政績而抗令或搞變通更為複雜。這也是薄熙來案的重判對新一輪經濟改革沒有推動力的原因。李克強原本還想以不動「存量利益」換取各大權貴集團支持「增量利益」改革,但顯然低估了權貴集團的貪婪和能量。三中全會不觸動政治制度,又怎能觸動政令堰塞湖?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