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014中國金融崩潰第一槍 中誠40億血本無歸

2014年1月31日,就是中誠30億礦產信託的兌付大限,振富集團已經破產清算完畢現在其淨資產預計不會高於5億,意味著中誠信託已向投資者宣告無法按照預期值兌付當期收益和本金。而中誠信託註冊資本金只有24億。同時兌付危機牽涉工商銀行。

2014年1月31日,就是中誠30億礦產信託的兌付大限,融資方振富能源實際控制人身陷囹圄、名下礦廠停產、核心資產短期難於變現。至今沒有信託敢於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寧可自掏腰包,也要全額兌付投資者,而中誠一案的複雜性和龐大金額將成為「第一單」信託無法兌付的大案,打響2014中國金融危機第一槍.

此案驚動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副行長羅熹,親自赴山西幾次商談如何善後,此案絕對不可小視.

這是因為中誠信託確實很冤枉,當初這30億信託是工行山西分行「推薦」項目,中誠扮演的角色實為「通道」,甚至剛開始時鑑於項目本身存在的瑕疵中誠並不願意承接,可最終仍在銀行神秘內部人士力推下成行。但中誠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而工行山西分行雖然在法律上可以置身事外,但是當年的信託是工行山西分行代銷的,客戶會對銀行失去信任.

無論是中誠還是工行山西分行,都不願意承擔這30億資金賠償,中誠當年以為工行牽頭,沒有盡心去做禁止調查報告,以為大不了銀行到最後兜底,實在不行發貸款換信託,但是如今銀行錢荒,且資金成本高昂,銀行不願意為信託黑洞買單,並且從法律上講,銀行沒有責任,沒有義務替信託兌付帳單.雙方扯皮,互相推諉,離大限不到20天,沒有一點緩和的跡象

中誠在項目最終到期前的最後一個分配日,中誠信託已向投資者宣告無法按照預期值兌付當期收益。現在本金也不會有了.振富集團已經破產清算完畢,淨資產拍賣優先償還第一債權人的債務,呂梁縣警局按非法集資辦理此案,拍賣所得款項優先也是給那些民間投資者,也就是說這個集團只有負債,負資產.並且該集團2010年淨資產為11億,當時煤炭處於高點,近期煤炭資產大幅度縮水,加上工人私下拿走機械設備頂工資,現在其淨資產預計不會高於5億.這5億也主要是賠償那些當地民眾,遠輪不到信託.

實際這只是滄海一粟,同樣性質的信託項目多如牛毛,10萬億的信託項目恐怕有一半都是涉及非法融資,民間集資,主要就是礦業和房地產.中央對此心知肚明,元旦過後就發布了《關於清理規範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的通知》嚴禁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非法理財、高利放貸,但早就晚了,非法民間集資的高潮在2010年就開始了,現在要一刀切,最少也有數萬億資金鍊斷裂,無數擔保跑路.

元旦過後中央也發了針對信託和影子銀行的107號文,對信託業打擊非常大,很多信託業都在找新工作.如果中央救援了中誠30億項目,那等於宣布107號文是廢紙,107號文還沒推廣1個月呢,就宣布為廢紙,這顯然絕對不可能.可以肯定,中央絕不會救援這個信託,任其覆滅.

工行山西分行也不會救援,人家在法律上無責任,工行山西分行也不會給中誠信託發貸款讓其渡過難關,因為那樣首先不合銀行規矩,那有靠貸款兌付信託的例子,不僅不合規矩,還絕對違法.其次貸款給中誠就等於承認自己有過失,可銀行是堅稱自己無過錯,中誠的盡職調查報告沒盡心去做才導致的危機.最後只有讓投資者倒霉咯.

2014年我們將會見到無數這樣的事件,信託委託貸款理財都會是重災區,血本無歸將比比皆是,這將會導致金融崩潰.2010年信貸泛濫時期,這種和煤炭掛鈎的信託多如牛毛,如今煤炭行業景氣暴跌,大批信託會血本無歸.而1年期的房地產信託更多,在2014年地產景氣大滑坡的情況,同樣會有大批信託血本無歸.


傳工行兜底中誠30億礦信託窟窿姜建清親赴山西會談


理財周報2012-12-11
 
 
 

理財周報《礦信託頭號重案獨家調查:中誠信託30億紅色警報,託管行工行憤怒》有下文:工行或出手

  理財周報滕曉萌/北京報導

  一位山西商業銀行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此前曾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的中誠信託有關振富集團30億的信託計劃(詳見理財周報6月25日《礦產信託頭號重案獨家調查:中誠信託30億紅色警報,託管行工行憤怒》),根據此前工行、中誠信託和山西政府三方會談結果,最終的解決方案很可能由工行或者其關聯方解決。但是他無法證實是否由工行完全承擔信託產品損失。

  而業內另一個傳聞則表示,振富集團的資產最終可能由華融資產捕手處置。

  工行行長楊凱生拒絕對這些傳言發表評論。而工行內部人士則表示,這一信託計劃的處置還在進行中,目前尚無最後定論。

  王平彥被認定非法集資4億元

  理財周報記者從呂梁市警局獲悉,振富集團控制人王平彥的案件已經偵查完畢,移交法院系統。

  根據此前中誠信託公告,振富集團二季度有三起訴訟案件,均因帳外民間融資所引發。實際上,也就是民間高利貸。

  但是呂梁市警局將其定性為非法集資,也就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案件涉及總規模為41293萬元。

  這涉及到中誠信託2011年2月1日成立的「2010中誠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很有可能無法到期兌付問題。

  中誠信託這一產品託管在工行,為工行山西分行銷售。

  姜建清羅熹親赴山西談判

  此前工行曾經公開表示,這一產品的善後處理將嚴格遵守託管和代銷的協議,工行不會為具體產品的投資風險兜底。

  但是山西銀行業界流傳的說法是,振富集團本為工行山西分行客戶,山西分行沒有從正常渠道為其辦理貸款,而是推薦了中誠信託發產品的方式為其提供融資。因此中誠信託認為工行在其中也有責任。

  一家國有大行投行部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對於規模較大的民企項目,現在很多銀行都傾向於用信託或者投行發債的方式為其解決融資問題。貸款額度更多用於安全邊際較高的國企大項目、基建項目,以及利潤較高、國家也明確鼓勵的小微貸款。

  一位工行山西分行前員工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據他了解,此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工行副行長羅熹、以及中誠信託領導,都曾經親赴山西,與山西省級領導會談。

  「羅熹副行長明確表示工行只是託管和代銷,不會承擔投資損失。但是工行的壓力也非常大。」他說。

  按照一般信託產品合同規定,並無保本條款。但是中國信託行業目前仍然沿用剛性兌付原則,大部分被懷疑有風險的產品最終都能通過多方努力如期兌付本金和利息。

  而一位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銀監會非銀部也認為,現有法律和文件並沒有規定信託「剛性兌付」,因此長期來看這一局面肯定將有所改變。但是中誠這一項目情況複雜,在處理上銀監會並不傾向於讓這一產品以血本無歸或者虧掉大半的情況清盤。

  山西銀行界很多人認為,最終很有可能雙方達成妥協。一方面中誠信託從振富集團的資產清算處理中爭取較好安排,中誠本身也有充裕資本金保證;另外一方面工行仍然將以某種方式參與最後的資產處置,分擔損失。

  由於這一產品是股權入資,所以其清償順序將在職工工資、稅務、銀行和民間債權人之後。

  工行內部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這一產品的處理還在進行中,目前並無定論或者更多的信息。

  一位呂梁市銀監局的官員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處理方案仍然以中誠和工行為主,銀監系統不掌握全部信息。

  但是業界已經有傳言認為,鑑於振富集團可能破產清算,工行即便投入資金,也師出無名,所以不排除引入專業資產管理公司處理。而與工行關係密切的華融資產可能成為首選。

  理財周報記者就此致電工行行長楊凱生,他拒絕予以評論。

  中誠的這一產品,將在2014年到期。如果按照預期收益率兌付,屆時將需要40億元左右支付給信託持有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