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在習近平時代 中國大量再難出現「獨立王國」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馬年前夕,一口氣推出兩個全新執政決策機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簡稱「深改組」)及「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安委」)。兩機構尚未運作,已引起海內外質疑是否走回毛澤東集權老路。相關細節及運作或許待3月舉行的人大、政協「兩會」才公布和釐清,習近平是否摒棄「常委分權和集體領導制」,走向集權的「一人元首」,馬年將見真章。

習近平推「深改組」和「國安委」,是他以「儲君」身分擔任上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期間,對中共最高領導層集體領導制弊端的近距觀察與深刻反思的結果。集體領導制是鄧小平1982年為扭轉毛澤東時代專權,特別設計的黨內高層分權模式,背後的終極操控人仍是強人鄧小平。江澤民擔任總書記仍實行集體領導,但首次集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於一身,因此獲「江核心」稱號,其權力之大,非胡耀邦趙紫陽能及。

胡錦濤時代,由於江澤民遲未交權,胡雖也擁總書記、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三職,權力基礎卻相對薄弱,至2012年黯然「裸退」時,都未獲「胡核心」地位。因此胡時代的「集體領導」演變成「九龍治水」,九位政治局常委各行其是,且權力大責任小,弊端處處。

其中最顯著例證,是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主管政法系統,統轄公、檢、法和情治系統,掌管「維穩」經費甚至超過國防經費,卻越維越不穩,民怨沸騰。然而政法系統卻成周永康的禁臠,胡錦濤「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甚至傳聞周永康監聽政治局常委的醜聞,薄熙來事件發生後拒絕交出關鍵涉案人徐明,以致胡不得不動用軍隊進京「平亂」。

有此前車之鑑,習近平主政後,對中共執政模式的「頂層設計」,作了重大調整。除中央政治局常委從九人減為七人、中央政法委書記不再擔任常委外,這次設置「深改委」和「國安委」,可謂是改革集體領導制的又一重大舉措。據中共體制內專家分析,中共新執政模式將是「一軸兩翼」,即以中央政治局作為權力核心主軸,輔以國安委主導重大安全戰略決策,深改組統籌改革,成為兩翼。

這樣的權力格局和頂層決策模式,特點包括:一、以條狀垂直領導,打破塊狀分割的「井田制」局面。「深改組」人員配置,有十位中央政治局委員,包括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和張高麗四位常委,還可能包含國務院副總理、重要部委領導人。「國安委」目前公布的人員至少包括三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和張德江。這顯示中共重要決策部門,將全都納入由習近平統領的兩個大筐中,統治集團內部將難再形成指揮不動的「獨立王國」和個別勢力範圍。

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權力被限縮,地位被弱化,值得關注。李克強雖分別納入「深改組」和「國安委」,並獲副手職位,貌似「習李體制」還在。但由於國務院所轄各重要部門未來都歸入這兩個小組,將使李克強在國務院的絕對權威不再,甚至也不再是中國經濟巨艦的總舵手,他可能因此成趙紫陽、李鵬朱鎔基溫家寶以來最弱勢的總理。

三、「集體領導制」式微,開始走向「元首制」。習近平的頭銜雖仍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而不是中央委員會主席,但其角色將不只是鄧小平設計的「領導班子」的「班長」,而是一錘定音的最終決策者。這使習近平成為毛、鄧威權式領導之後,近30年來權力最集中、大權一把抓的最高領導人。

四、以「國家安全」為名的維穩工作不會削弱,反將加強。中共新設「國安委」重點顯然放在國內「政權安全」,以致有人批評是「黨安委」,將接管過去政法委的維穩工作。這個工作過去由一位政治局常委獨管,現改由三位政治局常委共管,中共黨、國務院和全國人大三巨頭全納入,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大陸人口逾13億,中共黨員達8500萬,軍人達230萬。統治體制無疑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以適應新形勢。新一屆領導人的上述設計,事權統一固然提高了效率,但仍存在黨政不分、球員兼裁判兩大傾向,決策風險、權力缺乏制衡等都有隱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社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