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翡翠投資的龐氏騙局

假信託公司做托,網貸平台吸金,香港註冊「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下稱中華文交所),溫州商人鄭旭東用藝術品投資熱門翡翠布下了一個精心騙局。隨著不久前鄭旭東攜巨款潛逃境外,這個涉案金額高達7億元的翡翠騙局被層層揭開。

鄭旭東利用中小投資者熱衷的份額化交易,將翡翠打包上市並炒至上億元的高價,令投資者為之瘋狂不能自拔,而從來沒有注意到這些翡翠漏洞百出。這場騙局背後也反映出大陸藝術品市場的漏洞和投資渠道的匱乏。

天價翡翠局

鄭旭東在2013年先後成立了深圳中貸信創、杭州國臨創投和上海鋒逸信投三家網絡借貸公司,7月又在香港註冊了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從而在香港、深圳、上海、杭州四地布下了一張用翡翠編織的吸金巨網。

中華文交所的運作並不新奇,是大陸文交所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的翻版。其一共上市發售了9個翡翠資產包,每個資產包的權益份額按照一元人民幣一份進行等額拆分,由投資者申購及交易。其操作模式與股票類似,投資者可在一級市場以一元一股的價格申購原始股,開盤後獲取增值,或者在二級市場交易,低買高賣。

鄭旭東的獨到之處在於,在中貸信創、國臨創投以及鋒逸信投的網站,均發布了大量與中華文交所上市翡翠掛鈎的資產包份額抵押標的,稱其固定年報酬率高達30%。這些網貸平台還要求,投資者需註冊中華文交所的交易帳號,通過中華文交所的帳號進行交易。由此,從多個網貸平台獲取的資金,順理成章地、源源不斷地進入中華文交所的交易平台。

據媒體報導,投資者統計,從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中華文交所共有1萬多人開戶,吸引十幾億元資金參與。投資者所計算的被詐騙資金為:帳戶未出金6309萬元,文交所發行資產包套現4.728億元,文交所交易手續費1.5億元,共約7億元。

中華文交所前面8隻翡翠資產包的運作還比較正常,資產包最高時價格翻了好幾倍,翡翠價值被炒至數億元,多數人從炒作翡翠中賺到了錢。但今年1月14日,第9隻翡翠資產包上市後,中籤率突然從不到10%飆升至70%。一些投資者發現異常後,想從中抽身,但此時帳戶已無法緊急提款。之後就傳來幕後老闆鄭旭東捲款潛逃境外的消息。

深圳市中瑞隆信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瑞隆)在這張吸金網中扮演關鍵角色。中瑞隆既為網貸平台及翡翠資產包提供擔保,同時所有交易又都是通過中瑞隆的銀行帳戶進行,實際上鄭旭東是中瑞隆的幕後老闆。而且根據2月28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責令整改通知書,中瑞隆根本未獲中國銀監會批准信託牌照。

在鄭旭東跑路後,一些投資者代表急忙趕到中瑞隆,看到的情形讓他們更加擔心,保管在小倉庫的翡翠被裝在紙箱中隨意堆在地上。另據媒體披露,中瑞隆從順德購買翡翠後,對翡翠的照片進行技術處理後,再發送給專家進行評估鑑定,評估的價格都也是中瑞隆談好的。以在中華文交所上市交易的一件翡翠觀音為例,其專家估價達到3150萬元,而在深圳西部國際珠寶城,一尊與這件作品材質相似但體積大上一倍的觀音作品,標價90萬元,而且還有折扣。

份額化誘餌

鄭旭東吸金騙局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對翡翠進行份額化交易,其實早在2011年,大陸文交所曾經掀起一股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狂潮,被爆炒到離譜的藝術品資產包成了「定時炸彈」,引發了有關部門對其的清理整頓,藝術品份額化交易被叫停。但是一些曾從中獲利的幕後操縱者仍不死心,他們繞道港澳地區註冊文交所,重新搭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吸引大陸投資者就範。

「值幾十萬元的藝術品發包後就是幾千萬元,比之前大陸爆炒的藝術品份額有過之無不及,相比之下,大陸文交所已經是菩薩心腸了。」一位文交所業內資深人士泰山(化名)說。據他介紹,在香港註冊的文交所中,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和香港萬豐國際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中心是規模比較大的兩家,主營業務都是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創辦人都來自大陸,投資人也主要來自大陸,直接打錢或匯款給香港的文交所,政府也難以監管。

「鄭旭東在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還有3個資產包,投資人仍都蒙在鼓裡,還在繼續交易呢。」泰山透露。記者打開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的網站後,發現其發行的一款翡翠份額資產包的交易商是杭州世康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而鄭旭東正是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香港、澳門地區的文交所其實套路都一樣,現在沒跑路不代表以後不跑路,曾經還有人找我去澳門籌建文交所,澳門現在唯一正常交易的文交所也是熟人開的。我只不過作為一個相對正統有良知的從業者給你客觀說說情況。」泰山一再強調不能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文交所的圈子不大,彼此都熟悉,互相都有利益滲透,類似鄭旭東一樣在對方文交所發行自己的資產包,所以鄭旭東跑路後,一些圈內人士保持沉默。

「鄭旭東死在P2P上,光玩文交所,他只賺不虧,不會跑路的,自營拆借,風控沒控制好,因為自有資金不夠,所以需要通過文交所套錢,比如那個白菜,幾十萬變成5000萬,套到錢不就可以去放貸了?」泰山說。

P2P網絡借貸事實上是民間借貸的網絡版,將熟人之間的借貸放到網絡上進行,發展到陌生網友之間,這種眾籌理財的金融模式在國內正迎來高速增長時期,不過此領域仍處於監管空白地帶,已有多家P2P網貸平台先後曝出「跑路」醜聞,此外,網絡借貸還易成為「非法集資」的工具。

據了解,目前P2P的資金流向以房地產為主,像鄭旭東這樣為其藝術品投資融資,還不多見。「其實文化金融就需要鄭旭東這樣的全才,可惜他不走正道。」泰山感嘆,中小投資者更喜歡藝術品份額化的交易方式,一個是因為門檻低,還有就是對暴利的僥倖和賭博心理。

還會有人上當嗎?

繼股票、房地產之後,藝術品成為國內投資的一大熱點,2013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超過300億元。中小投資者冀望能夠分得一杯羹,面對藝術品拍賣會上的天價和真假難辨,也只能望洋興嘆,低門檻的藝術品金融產品卻讓他們看到一線希望。但近幾年,經過藝術品份額化、藝術品信託的幾輪起起伏伏,很多投資者發現自己僅僅是交了學費而已,甚至有人還血本無歸。

文交所曾以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火爆大江南北,在被清理整頓後則是一片凋敝。近幾年,不少文交所都在藝術品市場上謀求新的營運模式,其中一些文交所正在嘗試與電商結合的發展道路,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一度淡出公眾視野的文交所將在今年迎來新一波「回歸」高潮。

不過泰山對此並不樂觀,「除去滬深兩個『國家隊』以外,目前賺錢的文交所只有3家,其中廣東南方是政府補貼;福建海峽是依託拍賣,做強主業;南京文交所是依託民營資本,涉水天然標準化的郵幣卡收藏。」他認為今年開始,文交所去行政化的節奏會加快,有國有背景的未必就一定有好果子吃,未來文交所生存可能是投融資和高頻交易兩條路。

另外一種藝術品金融信託產品曾被廣泛看好,但在2013年,那些在前兩年市場高潮時期進入藝術品市場的信託資金面臨兌付危機,超過30億元的藝術品信託產品到期,而藝術品市場依然在調整之中。

雖然目前信託公司方面的回應是,到期的藝術品信託都已兌付,但其背後仍有不少藝術品信託的風險被人們忽視,藝術品信託醜聞事件也損壞了藝術品信託市場的聲譽。一部分業內人士對藝術品信託能否良性發展並不樂觀,未來將是一段漫長的調整期。

種種投資渠道受挫固然無奈,但反觀鄭旭東翡翠騙局中的被套投資者,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對翡翠市場都沒太多了解,只是聽說這個平台很掙錢,盲目相信所謂的專家評估和信託公司擔保,加之披上了網絡借貸時髦的金融模式外衣,即便是金融從業者也同樣入了中華文交所的套。各種藝術品投資騙局的花樣可能還有很多,投資者應該以此為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新浪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