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未來三年內的最大風險

中國的許多看不見的深刻危機,都可能在未來三年裡或顯現,或激化。

2014年被稱為中國的「改革元年」。在這個關鍵時刻,在歷史的坐標下審視一下中國改革的歷程、彎路以及未來中國的風險,不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今天中國的問題,已經很難用單一的角度切入:一些表面上看上去是周邊安全的問題,但其根源卻往往不在周邊安全本身;另一些表面上看是十分敏感的社會和政治問題,但追根溯源後卻發現,其真正的根源卻在於經濟模式的失衡;而另外一些看上去似乎是純經濟層面的問題,但卻關聯著社會和政治的方方面面。

這種「立體型困惑」所導致的「立體式改革運作」,是過去35年中國改革開放所沒有遇到過的。中國迄今的改革開放有兩個最基本特點:一、從每一個孤立的領域單獨切入,然後逐步拓展、延伸,其間無論是從農村到城市的改革,還是從經濟到社會的改革,無不如此;二、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允許試錯、糾錯的循環往復。

1992年開啟市場經濟進程後,中國改革遵循的邏輯是:在政治穩定的前提下,以政府高度干預之手,強力推進經濟發展。若沒有政府之手的強力推動,中國的經濟不可能有如此迅猛的發展;但也恰恰由於政府之手的過度主導,中國才有如此嚴重的官員尋租、腐敗和國進民退、民營經濟萎縮,以及人民幸福指數下降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發展、改革、糾錯

如果說過去20年是中國成就和中國問題的「量變」,那麼20年後的今天已到了中國成就和中國問題的「質變」臨界點。一個邏輯的結論就是:今天的中國,其實已經到了社會和政治轉型的臨界點,只不過還不知道如何轉型,或還不敢大膽轉型而已。

當我們今天談中國時,其實涉及到兩個進程:一個是發展,另一個則是改革。

所謂發展,是指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程。這一進程不自1979年始,它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國的第一次現代化努力——洋務運動,也歷經民國階段一直延伸到1949年建國和1979年改革開放。而所謂改革,則首先指對1949年後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改良和轉型。

但在發展和改革之外,這些年其實還伴隨著另一個進程,那就是試錯和糾錯的進程。由於體制的羈絆,同時也由於改革早年誰也沒有經驗,因此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邏輯下,中國的改革35年來「摸」出了許多成績,但也「摸」出了很多問題。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常常在試錯和糾錯的循環里徘徊,甚至誤以為糾錯也是改革。這也就難怪改革的機會成本被無限推高。

這一循環之所以發生,相當程度來源於對轉型的深層規律缺乏認真、系統、紮實的研究。舉一個例子: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各國政府都在出手救市;當時有人公開認為,這再次證明中國的體制是行之有效的。換言之,既然各國政府都在干預經濟,那麼中國的政府干預經濟就是正常的,完全無須改革。

這實在是一個理論上的巨大誤區,它完全混淆了成熟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調控作用,與中國經濟體制的本質區別。遺憾的是,所有的這些政策誤區,都由於上述理論誤區而在2008年後得到了加強。

我在年前曾提出「市場經濟四位一體」的概念,即政府-市場-社會-法治,今天中國在改革領域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但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之後,政府放出的權力交給誰?答案必定是交給社會。但社會是否有足夠的成熟度,來承接政府釋放出來的權力?如果沒有,屆時是否又會面臨一輪新的試錯-糾錯的過程?當一隻輪子走在政府退出市場的軌道上,另一隻輪子卻走在繼續抑制社會成長的軌道上。長此以往的結果,要麼是兩隻輪子分道揚鑣,要麼是兩隻輪子彼此撞車。

如果說,上述問題原本還可以「等待」或「拖延」,那麼未來三年裡,一旦經濟放緩或遇到挑戰,所有的深層次問題就都將浮上表層。

今天和未來的中國,為了「穩增長」,就必須繼續依靠投資的「疾風暴雨」;但要「調結構」和「促改革」,就又必須依靠「文火燉湯」式的微調。「文火燉湯」能否敵得過,或逐漸替代「疾風暴雨」?這是「李克強經濟學」面臨的挑戰。

兩組速度的平衡

關鍵是:今天和未來的中國問題,絕不僅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而是一個經濟與社會、政治緊密相連,內政與外交犬牙交錯的問題。因此,未來幾年,中國有兩組速度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一是經濟增速放緩和社會矛盾上升速度之間的平衡,二是零碎改革的速度與社會矛盾上升速度之間的平衡。

就前一組速度而言,一旦經濟增速放緩,其與社會矛盾上升的速度之間將是一種什麼關係?各種社會矛盾將以何種方式和何種程度爆發?

就後一組速度而言,未來幾年,各個領域的改革措施都將陸續登台。這些措施孤立地看都有重大意義,但若這些零碎的改革跑不贏社會矛盾上升的速度,再好的改革可能都將是無意義的,因為社會矛盾一旦爆發,所有的一切都將發生質變。

未來三年,中國經濟的問題,絕不僅止於一般人們談論的「三駕馬車」(即投資、出口、消費)的調整,抑或房地產、地方債和金融風險的掌控,而是還涉及到一些經濟供求面的更加深層的問題。未來三年,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情況將全面凸顯,而其後果至少將影響未來二十年的中國經濟。

然而,當中國必須尋找新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動力的時候,中國的創新精神和機制是嚴重缺乏的,經濟自由度是嚴重不足的……

與人口紅利下降相比,中國另一個更為深重的危機就是人才危機。前者是低端勞動力數量的危機,而後者則是高尖端人才數量的危機。當前和未來的中國,需要100萬高尖端人才,而目前中國則只有一萬人;更要命的是,這一萬人還在向海外流失之中。

過去五年,美國的經濟調整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它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創新的活力和經濟自由度依然不減,而這是一個經濟體長遠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相反,中國的經濟調整在成功「保八」的同時,卻帶來了許多後遺症。

由於頁岩氣等先進開採技術的提升,美國不但開始真正實現「能源獨立」,而且正在悄悄改變世界的能源格局,這無論對於中國還是俄羅斯都將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當中國正「埋頭拉車」,即埋首於自身問題的解決時,美國正在全球貿易規則方面重新建章立制,中國過去賴以飛速發展的全球化很可能因此而被虛化。未來三年,中國若不採取積極有為的戰略,中國很可能又會被迫從現有的全球經濟制高點上下來,重拾別人已經制定的遊戲規則。

更重要的是,中國能否有效緩解因轉型而產生的社會矛盾,將直接決定中國未來能否有從容的心情應對各種更為艱難的挑戰。

中國的許多看不見的深刻危機,都可能在未來三年裡或顯現,或激化。

如果到了2017年,仍不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鑰匙」,那麼中國未來的麻煩將很多,現階段的成就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