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中國護照被視為全世界最垃圾的護照

辦理中國護照手續繁多,不少民眾抱怨。圖為民眾在辦證大廳閱讀表格。

護照「不爽」的種種經歷

到韓國旅遊的中國大陸遊客日益增多,不過,免簽入境僅限於濟州島,圖為中國大陸遊客在韓國首都首爾的著名購物場所明洞。

手續繁瑣條件苛刻等待漫長結果難料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出境游已經變成了許多普通中國民眾休閒度假的一種方式。不過,持中國護照到哪裡都需要簽證或通行證的現實,讓很多中國普通民眾沮喪。而提起出國簽證,對絕大多數中國民眾來說,都有一把酸苦淚。除了簽證申請費的負擔,手續之繁瑣、條件之苛刻、等待之漫長、結果之難料、出境之待遇(見表),都讓人慾哭無淚,欲說還休。

一個國家普通護照獲得「免簽」的國家越多,便意味著該國國民去外國越方便,也越有尊嚴感,這個國家護照的「含金量」就越高。而中國大陸護照的「含金量」如何呢?

「免簽國走一遍堪稱探險家」

近年來,微博上關於中國護照轉載較高的一段是這樣的:中國護照被視為全世界最垃圾的護照之一,免簽入境的國家僅僅20個,有14個在非洲,連去港澳也要簽證。全球183個國家排倒數第三,僅列於朝鮮,巴基斯坦之前。免簽的國家有些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香港免簽國家和地區152個,台灣免簽國家和地區129個。大國地位,可憐巴巴![page]

這種現狀,讓不少人感嘆:都是中國人,都是說中文,香港人和澳門人就可以拿著護照世界100多個國家免簽或支持落地簽。另外,相比台灣人也可以輕鬆進入很多的國家,大陸網友們是這樣吐槽的:台灣的「免簽國」都走一遍,堪稱旅行家;大陸的「免簽國」都走一遍,堪稱探險家。

不僅如此,中國普通民眾對簽證和出境後的待遇也頗有微詞。一段在網上流行的抱怨就頗有代表性:你被無理由拒簽,你被當做恐怖分子一樣仔細盤察,你被移民局索要小費,你被當做非法移民而遭到扣留;你被歧視、被侮辱、被嘲笑、被呵斥,你覺得人格受損沒有尊嚴。而你遭到這些特殊待遇的原因,只是因為你手持的中國護照。

在網絡上,和中國護照連在一起用得最多一個詞,是傷心。傷心,是因為世界很大,但中國人的空間很小。

中國大陸護照,被中國人自已認為是全球垃圾護照之一,也充分看出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雖然發展了,但是國民在世界的地位,有多少人承認呢?

因此,不少有條件的中國大陸人,想方設法拿美國綠卡或香港身分證,或加入他國國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旅行方便,不受簽證之限。

坊間普遍認為,這和中國的大國地位很不相稱,在中國持續高漲的大國崛起氣氛下,普通人出國怎麼還這麼難呢?

中國簽證難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中國人口眾多、中國偷渡客多、中國人均GDP排名在世界100位之外仍然是個窮國、中國遊客素質低下、政府外交談判中對中國公民出境的便利推動力量有限,等等。

有人認為,一般西方已開發國家在簽證問題上對中國有兩大顧慮:一是意識形態懼怕;二是對龐大的中國人口的顧慮。他們在衡量是否給予免簽待遇時,因為擔心自己國家的經濟、社會受到衝擊,會考慮這個國家最貧窮群體的狀況,例如,在美國,他們有一套計算公式,動態評估哪些國家符合免簽標準,中國大陸頂層人群的水準當然很高,但是按照最底層人群的水準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差得很遠。

無論如何,一國護照的便利程度,關係著每個中國人生活的幸福感。有分析認為,除了政府的外交努力,更有賴於每個人的「國民外交」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中國護照的尷尬現狀。

「簽證比就業面試還緊張」

在不少中國遊客眼裡,一場理想的旅行遠沒有「說走就走」般愜意,其中的甘苦或許只有申辦過簽證的中國同胞自己清楚。

可以說,我國旅遊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其中最核心環節之一便是簽證問題,長期研究旅遊產業的復旦大學旅遊系教授夏林根在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有能力走出國門看看外面世界的普通人愈來愈多,但過於繁瑣的簽證手續阻礙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腳步。

這是我第二次來了,在美國駐滬總領館簽證中心外,王華苦笑著說,她去美國是探望住在洛杉磯的舅媽,這是她頭一回出國旅行。之前一點都不懂流程,結果到了簽證官那兒發現這沒有那沒有,回去補辦了,王華打開她的手提袋,一個透明的檔夾里,放著護照、DS-160函、資產證明、旅行計劃、身分證件、個人簡歷等一系列資料。

簽證需要面談,我預約了一個月,王華笑著說,來簽證比當年參加就業面試還緊張,我提前一個半小時到,交了表格後,還得排隊,加上我英語又不行,只能在態度上給自己加點分。

中國的護照屢遭國外簽證官和移民官的質疑,相信,大部分去歐美國家的中國遊客都有過王華這樣的遭遇。

根據國際權威的簽證統計資料「亨氏受限指數報告」,到2013年,中國的護照受限指數僅領先一些貧窮、戰亂動盪的國家。亨氏簽證受限指數是一項針對全球不同國家的公民旅行自由度的排名。這一指數給出了各個國家公民享有的國際旅行自由度,同時也顯現了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和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排名靠前的這些國家公民出行省時省心——只要經濟條件許可,可以買張機票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旅行,真正做到「想走就走」。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護照的「含金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非法居留毀了名聲

2013年,中國已經與81個國家簽訂了互免簽證協定,不過基本為外交、公務,以及團體旅遊和普通因公。除對等原則和外交政策因素外,偷渡、非法居留、移民以及中國人在國外形象不佳,是一些國家不願給中國普通因私護照免簽的理由。

以日本為例,據日本頒布的「2010年來日外國人犯罪情況」統計顯示,2010年被揭發的在日外國人犯罪者中,中國人佔了39.3%為4659人,超過接下來的韓國、菲律賓、越南、巴西犯罪者的總和。2013年,在日本被逮捕的外國人犯罪者中,中國人仍是最多,約佔38.3%,為1840人。而據日本《產經新聞》2010年的一次針對「放寬中國人簽證條件」的調查,「反對放寬簽證條件」的意見多達89%,而「擔心治安惡化」的居然超過94%。

一個國家制訂免簽政策,首先要保證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其次講究對等原則。在1990年代,中國人偷渡、非法移民的現象非常厲害,於是部分國家收緊了對華簽證政策,曾經對華免簽的國家也相繼取消個人因私護照的免簽優惠。在歷史上,匈牙利、新加坡、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哥斯大黎加等國都曾出於政策或外交上的考量給予中國免簽優惠,但無一例外都因中國的非法移民問題相繼取消免簽。

例如,1990年,匈牙利成為歐洲唯一對華免簽國家,兩年內中國人增至5萬,1992年取消免簽,並驅逐非法滯留的中國人。根據匈牙利內務部移民事務局的資料,因非法在匈牙利居住而被驅逐處境的中國人,1998年為500人左右,1999年大約400人。

由於愈來愈多中國人逾期滯留,1996年5月,新加坡對中國公民入境取消48小時免簽證。早在1990年代初,新加坡移民局發現,一些旅行社在安排中國旅遊團進入新加坡,卻不管人員是否按時離境,造成愈來愈多的中國人逾期滯留。

又如,2007年,南美洲第一個給中國免簽的哥倫比亞,因非法入境中國人激增,在4個月後便取消對華免簽。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