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李克強眼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五大重點

李克強總理就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闡述的五項重點一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二是深化稅制改革,三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四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五是注重依靠改革推進結構調整。北京學者陳永苗星期四對此表示,李克強總理的署名文章只是聽起來很好 「中國改革中的政改在一九八九年已死,經改從朱鎔基國企改革之後也已死掉。李克強總理的文章沒有任何新意,只是把經改目標說得很宏大,絕口不提政改

圖片:中國總理李克強。(法新社資料圖片)

中國總理李克強五一國際勞動節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上發表題為《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的署名文章,闡述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五項重點。

李克強總理就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闡述的五項重點一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二是深化稅制改革,三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四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五是注重依靠改革推進結構調整。北京學者陳永苗星期四對此表示,李克強總理的署名文章只是聽起來很好:

「中國改革中的政改在一九八九年已死,經改從朱鎔基國企改革之後也已死掉。李克強總理的文章沒有任何新意,只是把經改目標說得很宏大,絕口不提政改。如果按照李克強的改革邏輯,他最應該改的其實就是政改。現在就連經改也變成一個形象工程,不包含實質性和創新大膽的東西。」

李克強一就任中國總理,中國有學者就說,中國改革進入「啃骨頭階段」,需要經濟和政治改革聯動推進;今年二月中國有官方媒體稱,李克強的深化經濟改革進入「攻堅期」,針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趨勢,李克強以所謂「組合拳」應對穩增長。李克強在文章中甚至還引用中國歷史上韓信背水一戰的典故表達自己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心。美國紐約政論學者趙潤喬星期四表示,對於中共領導人和大小官員,人們一定要「聽其言,觀其行」,才能判斷他們是否「言必信,行必果」:

「從文字上講,李克強的文章沒有什麼新意。然而,我們不能只看他的文字,還要看他具體怎麼做,因為共產黨的文章都是些八股文章。比如說在經濟領域的調整,李克強要做到的是讓政府不要過多管控經濟活動,因為目前的中國經濟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政府管控比較大。嚴格地說,經濟體制是政治體制下的一個附屬物」。

李克強總理究竟能為中國經濟運行產生什麼影響?去年國際金融機構巴克萊資本還創造出「李克強經濟學」這樣一個新詞來形象地詮釋李克強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巴克萊認為,李克強經濟學關鍵的經濟政策框架由三大支柱搭建:一是無大規模刺激計劃、二是去槓桿化、三是結構性改革。陳永苗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積重難返,李克強的權勢很難讓他做到言行一致:

「應該說幾年前中共政府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就是中國經濟改革死亡的標誌。四萬億相當於給中國經濟吃了一記猛藥,最後把自己搞死了。再者,李克強的權勢也推不動他所說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當年朱鎔基經改改不動時,他就不斷轉移矛盾;溫家寶總理任內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就算是中共政府最後一次轉移矛盾。」

中共政府為2014年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5%,目前經濟增長處於十八個月來最低,只有7.4%。中國社科院剛剛公布的預測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呈U型趨勢,第三季度後將會反轉向上,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來自李克強不願看到的投資。

趙潤喬表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還有一定的空間,不能簡單地將政治改革與經濟發展掛鈎:

「中國經濟的發展空間依靠的是調動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生產能力。政治改革是我們的願望。不論是從1979年算起,還是從1989年計算,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基本都是在政治改革停滯或很少改革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我們現在不能說,政治體制不改革,經濟就沒有發展空間。當中國經濟發展到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總量的60%時,中國再不進行政改就不行了」。

眾所周知,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從來都可能一直直線進行。現在,在沒有實質政治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五大重點領域開展深化經濟體制的改革,其結果套用網絡間曾經時髦的說話可能就是,李克強總理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理想很「豐滿」,但中國社會的現實卻很「骨感」,骨感到也有可能讓李克強最終壯志未酬。

(記者:聞劍責編:嘉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