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俄天然氣協議 中共讓利為哪般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訪問中國,終於簽下了歷經10年談判的天然氣供應協議。外界指出,中方作了較大的讓步,而且這個長達30年的合同,對中國來說是個不小的風險。那麼中共當局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中俄兩國21號簽署了一份30年的天然氣供應合同,總價值4,000億美元。據大陸媒體報導,因為價格談不攏,這項協議已經延宕了10年。俄羅斯希望能夠高過出口歐洲的每千立方米380美元,而中國從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進口只需要200美元。另據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孫永祥透露,這次俄羅斯提出的價格是388美元/千立方米,中方要求380美元/千立方米,最終價格可能居於兩者之間。

外界分析說,俄羅斯因侵犯烏克蘭主權,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出口歐洲的天然氣減少,因此急需新的買主,而本應掌握主動的中共當局,卻在這次協議中做更大的讓步。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表示:【錄音】中國作為產業大國,它的石油天然氣的需求量是受世界經濟形勢、以及世界的市場影響的。金融風暴以後,中國當時購買的很多期貨石油跌價很厲害,已經受到很大的傷害;中國在未來的30年,經濟成長一定會放慢的,現在已經在放緩了,今年預測還會往下跌,所以中國這麼一個長久的協議恐怕會吃虧的。美國的石油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它的新技術又會對石油的價格產生新的衝擊,所以對中國來說,我認為風險很大。

夏明教授認為,目前形勢下,相同的危機感令中俄當局擁抱取暖,經濟利益退為其次。

【錄音】現在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非常的強硬,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也開始強硬化;中國跟越南,南海發生衝突,根源就是為了石油;而緬甸如果民主化越遠越深刻,它離開中國的戰略懷抱也就會越遠,那麼又成為中國未來能源需求可能性問題的根源,中國有這些擔憂,同時它跟俄國有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的這種相通性,所以它現在進入了第二次往俄國倒,這兩個國家必須要一個相互的擁抱來取暖,它們戰略和政治的需求,已經超過了它們的經濟利益了。所以我認為新的21世紀的冷戰,應該已經開始了,冷戰的一方是中俄的軸心,在伊朗問題上、敘利亞問題上、烏克蘭問題上,都跟西方國家明顯形成對抗。

大陸媒體坦承,這次簽署協議,形式大於內容,意味著兩國關係更近一步。俄羅斯官員也表示,「沒有什麼阻止兩國邁向一個真正的聯盟。」夏明則認為,中共當局和俄國靠攏,將給中國的國家和民眾利益帶來負面影響。

【錄音】中國跟俄國綁在一起,其實是幫了俄國,但是已經不可能把美國和西方國家體系給推翻,現在民主國家聯盟在全世界占有絕對的優勢,中俄的結盟,只會把中國跟俄國的民眾帶回更深刻的一種經濟危機,帶向社會和政治上的更加孤立。這兩個國家因為跟整個國際秩序的對抗會付出代價,而中國會付出更高的代價,因為中國的石油供應線現在靠美國在保護,如果美國給中國施加壓力,中國從中東過來的石油線就會受到威脅。所以我認為中國加入到俄國的這個陣營,一方面,招致俄國重新會對中國形成新的威脅;另一方面,中國對國際市場,無論從能源、資本,還是出口,依附性都要高於俄國,對西方進行對抗的話,中國人受到的損失我覺得要高的多。

中俄簽約,中國民眾也很關心,紛紛在網上發表看法。有網友質疑說,這個價格都快接近民用的零售價了,中國天然氣該不會就此漲價吧?更多網友聯想到早前江澤民與俄國簽署的賣國條約,懷疑這次「是不是又拿國家利益做見不得人的交易了?」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宋月採訪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雨菡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