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陸媒 這10大城市要崩盤 2014房價將全面失控

[提要]「房價到哪兒去」「中國房價面臨全面失控」一直是業內爭辯的熱點。「房地產泡沫在馬年將會被無情刺破」、「2014年房價將跌去50%」、「房市2014年將崩盤」……這些關於房價的觀點尤為盛行,看跌樓市的人數明顯增加;與此同時,也有人預言2014年房價還得漲或將暴漲。特別是最近房價漲幅減緩和下跌的聲音不絕

今年以來,「房價到哪兒去」「中國房價面臨全面失控」一直是業內爭辯的熱點。「房地產泡沫在馬年將會被無情刺破」、「2014年房價將跌去50%」、「房市2014年將崩盤」……這些關於房價的觀點尤為盛行,看跌樓市的人數明顯增加;與此同時,也有人預言2014年房價還得漲或將暴漲。特別是最近房價漲幅減緩和下跌的聲音不絕於耳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在全國房價都在上漲的情況下,長三角卻有部分城市掀起降價潮的情況下,2014年房價會全面失控嗎?不過現如今已有城市房價開始暴跌。這些情況已經預示著房價即將崩盤,如果你不想年紀輕輕就破產,那就請遠離這些城市。

1、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

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裡,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裡。

2、陝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

「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後成為陝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鍊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3、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

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工業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裡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然而,過度的開採,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

4、湖北黃石:礦竭城衰

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占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江南聚寶盆"黃石市里,企業大多有"戀礦情結""反正我們有礦,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製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完成經濟轉型。可是,第三產業的落後,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5、雲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

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雲南的東川。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採冶煉,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占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占全國第三位,在我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採,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採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於銅礦開採。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後繼無力,一損俱損。

6、景德鎮:千年瓷都的失落

景德鎮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為傲,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繫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鎮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從事著和陶瓷相關的工作。作為歷代官窯所在,景德鎮陶瓷在解放後曾一度占據全國產量的20%,並且成為好質量的代名詞。直到現在,一提到中國陶瓷,不少人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地理名詞,仍然是"景德鎮"。而在中國,能以一個地方作為整個產業品牌的,並不多。然而,靠一種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

7、長春:中國的底特律!

汽車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70%的中國汽車城長春,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一直試圖複製底特律的輝煌。金融危機讓這個"一業獨大"的汽車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長背後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等種種問題。

8、海口:房地產泡沫破滅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現一股淘金熱潮1992年,《中國製造》中數據顯示,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這一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高達83%,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自房地產業。房價高漲的背後,海口市地價由1991年的幾十萬元/畝,一路狂飆至六百多萬元/畝。憑藉房地產發跡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產在海南稅收、固定投資的占有較高的比例。僅靠房地產業的支撐,海口有可能會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經濟。

9、溫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絕路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市藉助廉價的勞動力,發展了鞋業、服裝、皮革、眼鏡、制筆、打火機等一批勞力密集型輕工業產業。這些產業利用成本、價格優勢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獲得飛速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成為溫州現有工業的核心部分。近10年來,溫州本地現有工業企業和整體外遷企業對外累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服裝、鞋業、塑料製品等行業。企業借貸資金鍊斷缺,企業主選擇倉惶出逃,溫州危機震驚全國。這次危機折射出溫州製造業和商貿業結構的單一,調整緩慢,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低。

10、廣州:汽車製造負成長

汽車製造業是廣州戰略性主導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廣州汽車產業以日係為主導,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為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據中新社報導,自去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廣州市經貿委主任透露,"2012年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車產值減少300億人民幣、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減少450億元,拉低廣州工業稅收約3%,全市稅收減少1%。"繼日系車銷售"滑鐵盧",廣州實施的汽車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車銷售總量銳減一半。另外,廣州還遭遇汽車產值的增長困境。自去年8月起,廣州汽車製造業總產值已連續七個月當月負成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搜房網綜合整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