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一筆就多賺6億 萬慶良落馬或因「房」事 幫老搭檔老同學

    「有沒有插手工程、土地、項目,包括城市(建築)容積率?有沒有在選人用人上,買官賣官、跑官要官?有沒有運用書記的權力謀私利?這三個方面請大家監督我,發現問題及時檢舉。」

  ----萬慶良在任時的反腐自律「宣言」

   6月27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萬慶良是十八大之後,廣東首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中國經濟周刊》多方調查發現,萬慶良落馬或與房地產腐敗有關。

  「在廣東官場,萬慶良的地產商朋友多是出了名的」

  落馬前的萬慶良,被網友戲稱為「六百帝」。

  2011年1月,廣東省兩會上,時任廣州市市長萬慶良在談到高房價和幸福的話題時講道,「我工作了20多年,還沒買房,現在住的是市政府的宿舍,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每月交租600元,當然,政府會補貼一部分房租。」

  一時之間,輿論譁然。因為據當地媒體報導,珠江帝景是廣州市中心的豪宅,2011年,該樓盤的單價即在每平方米4萬元以上,13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則在4000元以上。萬慶良因此被網友稱為「六百帝」,並調侃說「何不食肉糜」,質問他:作為一個市長,緣何如此不接地氣?

  近年來,房地產領域頻現貪腐身影。據《中國經濟周刊》下屬中國經濟研究院統計,自2000年以來,截至2013年9月,14年中,共有53名落馬省部級官員涉及房地產,而據不完全統計,14年來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在100人左右,這就意味著,一半的落馬省部級高官或多或少與房地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詳見《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第38期《落馬高官的「房」事》一文)。

  而查詢萬慶良近年來的公開講話,有關預防、監督房地產腐敗的內容也比較常見。

  2013年2月,在廣州市紀委十屆三次會議上,萬慶良說,「請大家從監督我開始,絕不插手任何土地、工程、項目、國有資產、招投標,絕不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親友、為他人謀取私利,絕不追求特權、追求享受。」

  今年1月,在廣州市紀委十屆四次會議上,萬慶良表示,「市委書記要首先帶好頭,要把市委書記和市委常委擺進去,大家監督我作為市委書記是怎麼做的」,「有沒有插手工程、土地、項目,包括城市(建築)容積率?有沒有在選人用人上,買官賣官、跑官要官?有沒有運用書記的權力謀私利?這三個方面請大家監督我,發現問題及時檢舉。」

  然而,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萬慶良落馬的主要原因恰恰可能就與房地產有關。

  2013年10月29日至12月29日,中央第八巡視組對廣東省進行了巡視。今年2月,中央第八巡視組向廣東省反饋巡視情況時指出,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一些領導幹部存在權錢交易、插手土地轉讓等項目,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收受紅包形式受賄;一些地方「裸官」問題突出等問題。在幹部選拔任用方面,有的幹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有的領導幹部買官賣官。

  廣東省司法系統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根據他們了解到的情況,萬慶良被調查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了,在廣東官場,萬慶良的地產商朋友多是出了名的,萬慶良的腐敗問題,最大可能就是和房地產開發商交往過密,公權私用、權錢交易,牽涉到房地產腐敗。

  這也是中央巡視組所指出的第一個問題。

  揭陽窩案:萬慶良的老搭檔和老同學涉嫌房地產腐敗

  有媒體報導稱,萬慶良的落馬或涉及到廣東省揭陽市的腐敗窩案。

  2013年初,揭陽原市委書記陳弘平因為涉嫌嚴重違紀,被廣東省紀委立案調查,並於同年7月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2004―2008年,陳弘平與萬慶良一直是「工作搭檔」。其間,萬慶良任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任揭陽市(代)市長;2008年,萬慶良升任廣東省副省長後,陳弘平出任揭陽市委書記一職。

  陳弘平被調查後,萬慶良也一度被傳涉案受到調查。之後,陳弘平案持續發酵,同年,揭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盛發,揭陽市副市長鄭松標等多名官員陸續落馬。

  據悉,陳弘平的落馬,與房地產有很大的關係。

  2013年11月,揭陽創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創鴻集團」)董事長黃鴻明因涉嫌行賄陳弘平,被廣東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刑事拘留。

 

  萬慶良主政廣州期間,老同學的房地產項目因增加容積率,即可多賺6個億

  《中國經濟周刊》的進一步調查發現,2010年創鴻集團通過招拍掛拿到的兩個地塊,在後續開發時,出現了萬慶良所說的「容積率問題」。

  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2010年9月20日,創鴻集團分別以2.06億元、1.57億元競得廣州市南沙區2010NJY―4、2010NJY―6地塊,後分別被開發為南沙・創鴻匯項目和創鴻・南沙一品項目。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土地出讓文件顯示,創鴻・南沙一品項目的土地面積為2524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8368平方米,建築容積率最高為3.5。但是,創鴻集團官網信息顯示,該項目的占地面積為2.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1.4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創鴻集團在該地塊上,多蓋了2.6萬平方米的房子。

  此即萬慶良所說的改變「容積率」的做法。據記者計算,增加了2.6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後,創鴻?南沙一品項目的容積率變為4.5,比國土部門規定的整整多了一個點。據騰訊房產監測,2013年創鴻?南沙一品項目的價格為1.2萬元/平方米左右,這意味著,僅多出來的2.6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理論上可以額外為創鴻集團賺取3.12億元的利潤。

  南沙・創鴻匯項目同樣如此。國土部門出讓文件顯示,該地塊占地面積3226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6789平方米,容積率為3。但創鴻集團官網顯示,南沙?創鴻匯建築面積約12.5萬平方米,比土地成交時規定的建築面積多了2.8萬平方米。這一地塊的建築物容積率將近4。按照南沙?創鴻匯的銷售價格,通過提高容積率,該項目理論上可以額外為創鴻集團賺取3億元的利潤。

  針對創鴻集團兩項目的上述問題,廣州市規劃局一位工作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對於新建或擴建的房地產等項目,如果符合區域的控制規劃、地域特色、文化屬性等,那麼,廣州市的規劃部門是有權限同意一個項目改規劃的。

  但有房地產行業權威專家曾向記者表示,雖然國家相關法規對於修改規劃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地方上,開發商隨意修改規劃,規劃部門與之配合,走走公示等形式,很容易使新的規劃短時間獲得通過,此類事件很多。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修改規劃把關並不嚴密,這無疑給部分開發商變相輸送利益,造成市場不公,同時也遺留了質量隱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