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空難:強行降落釀出悲劇

7月23日下午17時43分,台灣復興航空機長李義良完成了他最後第22995小時的飛行。他和副駕駛江冠興,駕駛著航班號為GE222的ATR72螺旋槳飛機,墜毀在澎湖機場。截至7月23日11時,事故已造成47人遇難。空難究竟因何發生?事發後,記者緊急連線飛行專家,分析空難潛因。

搜狐網航空顧問張穎稱,事發後暫無消息稱涉事飛機存在故障,那麼天氣惡劣成為空難主因的可能性就增大了。據了解,事發時,澎湖當地受颱風影響,風雨交加,天氣條件惡劣。張穎說,就已知消息來看,機組在第一次落地失敗後選擇了「復飛」,此後摔落,有可能是進入了雷暴區或失去了目測條件,在惡劣氣象條件下,機組不應繼續嘗試降落,而應該選擇備降機場降落。他稱,一般大型噴氣客機對抗側鳳的極限能力也就是每秒15米左右。而現有新聞報導中提及,空難發生時也差不多是這個風力。螺旋槳飛機的性能根本不具備飛這種天氣。因為在這種強風下,機組幾乎無法控制飛機。飛機也很難保持在預定的軌跡上,撞山或撞障礙物的慘劇都有可能發生。

搜狐網航空顧問周劍則認為:任何事故都是由事故鏈造成的。首先,從飛機的性能上講,ATR72飛機理論可以乘坐72名乘客,但此飛機馬力和機身的「推動比」較小,是俗話講「小馬拉大車」,所以對抗惡劣天氣有些不足。第二,颱風過境前後會出現大風、大雨、雷暴等氣象出現,這次飛機失事很可能是「風切變」(wind shear)。第三,空難與飛行員有非常大的關係,在惡劣天氣條件下,飛行員的選擇並不明智。

事發後,台灣媒體公布信息稱,該航班機長已經60歲屬高齡飛行員,其飛行執照顯示他屬延遲退休,有網友質疑機長年齡偏大可能反應不足造成事故。對此,張穎稱,執飛機長年齡60歲"高齡"並不違規。年齡大的機長往往經驗豐富,但反應速度也可能隨著年齡下降。大陸的三大國有航空公司都規定,飛行員58歲後不可作為「第一機長」。

除卻天氣因素,專家認為空難仍存在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張穎說,根據現有報導來看,「飛機在著陸失敗『復飛』後與塔台失去聯繫」,很可能是在復飛過程中,因為操作錯誤或視線問題,導致飛機軌跡不好,誤入雷暴區域,甚至是碰到了障礙物。「迫降居民區」不太可能是機長的主觀意圖。

張穎認為,目前媒體報導的「迫降」的說法或許並不準確,飛機可能是出於飛行員不可控原因的墜地。因為迫降是由於飛機沒油、故障等原因,飛行員不得已選擇的主動處理方法。而現有報導並沒有相關消息。當然機組的責任仍不可忽視,因為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仍勉強著陸,有違章嫌疑。

受訪時,兩位專家均表示,因缺少當地氣象情況等詳細資料,目前對空難的分析均為推測,有關空難的真正成因,應以官方調查和黑盒子數據為準。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