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專家:民政部抗日英烈名單存32處錯誤 1人"查無此人"

網友評論:奮壹:在日本簽署投降書紀念日前夕,中國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名錄中屬於國民革命軍系統的共94人,占總人數近三分之一。國軍將士所占比例太少了!人家明明是主戰場,在整個抗戰期間拖住了日軍大半兵力,無論是戰績還是傷亡人數都遠遠超過共軍,憑神馬只占三成?///@xyz98:民政部公布首批三百抗日英烈名錄中,國軍僅94人,共軍竟152人,其中包括項英和江上青。據說,這是對歷史的「客觀呈現」。


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名錄公布後,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會員胡博投書澎湃新聞,指出位列其中的國軍英烈中有21人存在「生年」誤差,16人存在「職務」誤差,6人存在「所在部隊的隸屬」誤差,2人存在「姓名」誤差。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兩處錯誤是,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的信息竟出現誤差,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2軍20師副師長王禎祥更是「查無此人」。在文章最後,作者還用兩個例子探討了這些信息誤差發生的原因。

筆者在閱讀這份名單時,發現涉及到國民黨軍隊的人物有90位(群體),但其中32位的人物姓名、生年、職務等信息存在一系列問題,在此作一補充,期待回應與指正。

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提供的生日信息,是當時的官方信息,僅作參考。筆者所依據的史料《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由軍事委員會銓敘廳編寫於1936年底,內容是記載從1935年國民政府正式任官(即俗稱的授銜)開始至1936年10月之間的全國陸、海、空軍少尉以上軍官。該名簿信息量龐大,幾乎涉及到全國所有軍事機關、部隊的現役軍官,每一名軍官都有基本信息如:姓名、籍貫、生日、所在部門、任官時間、任官等級等,各項信息皆由軍官本人申報,再由軍政部登記制表,屬於官方記載的權威信息。

與此名簿相似的史料還有抗戰期間每年都要彙編的《國軍各部隊主官副主官及參謀長參謀處長姓名別號年齡籍貫出身簡歷冊》、《各部隊主官姓名冊》,以及抗戰勝利後編寫的《將官(監)退(除)役名簿》、《資績簿》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民國時期部分軍人因種種原因,存在著登記虛假生日的情況,所以該名簿的登記信息雖然具有一定權威性,但也並不一定完全準確。現摘抄名錄原文探討如下:

一、朱赤(1900—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262旅旅長

問題1:生年。朱赤生於1903年3月10日(清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十二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軍事委員會銓敘廳編,1936年版)。

問題2:所在部隊的隸屬。第88師當時隸屬於第72軍——據《陸軍第八十八師京滬抗戰紀要》。

二、李蘭池(1898—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7軍112師副師長

問題1:生年。李蘭池生於1896年10月11日(清光緒二十二年九月初五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職務。李蘭池的實際職務是「第112師第336旅副旅長」——據行政院《陣亡官兵調查表》。註:第112師時任副師長是馬萬珍。

三、李伯蛟(1897—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8軍63師187旅旅長

問題:生年。李伯蛟生於1895年6月18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四、官惠民(1901—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軍90師270旅旅長

問題:生年。官惠民生於1905年12月1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冬月二十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五、易安華(1900—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7師259旅旅長

問題1:生年。易安華生於1903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初五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所在部隊的隸屬。第87師當時隸屬第71軍——據《南京衛戍軍戰鬥詳報》。

六、鄭廷珍(1893—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軍獨立5旅旅長

問題:生年。鄭廷珍生於1896年3月1日(清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十七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七、姜玉貞(1894—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4軍65師196旅旅長

問題1:生年。姜玉貞生於1895年4月30日(清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初六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所在部隊的隸屬。第196旅不屬第65師序列,而是直屬於第34軍(註:晉軍部隊從沒有第65師的番號),正規表述應為「第34軍第196旅」——據《第二戰區各部隊沿革》(第2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編,1946年版)。

八、夏國璋(1896—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軍172師副師長

問題:職務。關於夏國璋犧牲前的職務歷來有爭議。夏在參加抗戰之前是第174師第522旅旅長。該部參加淞滬戰役時,夏被提升為副師長兼旅長,但由於第522旅被配屬給第170師,所以在第174師的傷亡人員中無夏氏之名,反倒是在第170師的戰鬥序列中明確寫著夏的職務是「副師長兼第522旅旅長」。綜上所述,夏國璋到底是哪個師的副師長,目前還沒有統一結論,但他不會是第172師副師長——據《陸軍第七軍吳興附近戰役戰鬥詳報》、《陸軍第四十八軍上海蘊藻浜戰役戰鬥詳報》。

九、秦霖(1900—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軍171師511旅旅長

問題:生年。秦霖生於1904年8月28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十八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十、梁鑒堂(1897—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3軍69師203旅旅長

問題1:生年。梁鑒堂生於1898年8月25日(清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所在部隊的隸屬。第203旅不屬第69師,直屬於第34軍,正規表述應為「第34軍第203旅」——據《第二戰區各部隊沿革》。

十一、謝彩軒(1896—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6軍159師477旅旅長

問題1:生年。謝彩軒生於1898年6月21日(清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初三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職務。謝彩軒的實際職務是「第159師第477旅副旅長」——據行政院《陣亡官兵調查表》。註:第477旅時任旅長是陳驥。

十二、蔡炳炎(1902—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軍67師201旅旅長

問題:生年。蔡炳炎生於1899年1月17日(清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十三、馬威龍(1906—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7軍46師136旅旅長

問題1:生年。馬威龍生於1908年12月1日(清光緒三十四年冬月初八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職務。馬威龍的實際職務是「第46師第138旅旅長」——據行政院《陣亡官兵調查表》。註:第136旅時任旅長是李昌齡。

十四、王禎祥(1900—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2軍20師副師長

查無此職此事。王禎祥這一說法經過查詢,能找到的最早出處是1998年版的某本軍校將帥錄。但上面的說法是「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暫編第20師副師長,1938年在武漢會戰中殉國」。這一說法經過不斷流傳,在網絡和各類同題材著作中,逐漸演變成為「第20師副師長」,後又有人在前面添加了「第12軍」。但是,第20師歷任師長和副師長,並沒有王禎祥其人,且該師也沒有參加過武漢會戰。至於暫編第20師,當時還沒有成立。

查1936年版《黃埔軍校史稿》第八冊(P244)所載,黃埔一期的醴陵籍王禎祥於1927年9月12日陣亡。那麼到底有沒有叫王禎祥的抗戰陣亡軍人呢?經查,1995年版《湘陰縣誌》——「國民黨抗日陣亡將士名錄」(P980)上載有湘陰籍「王楨祥」之名,「楨」與「禎」一字之差,該資料記載來源於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但同時也標註了「由於資料不齊,無法記錄這些為國捐軀將士的部隊番號、犧牲地點、時間」。此「王楨祥」是不是彼「王禎祥」,目前還無法確定,但王不太可能是第20師副師長或暫編第20師副師長。註:第20師時任副師長是張測民和張清秀(繼任)。暫編第20師成立於1943年。

十五、王錫山(1902—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3軍91師副師長

問題:職務。王錫山的實際職務是「第91師第271旅旅長」——據行政院《陣亡官兵調查表》。註:第91師時任副師長是閻明志。

十六、劉桂五(1902—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2軍6師師長

問題1:生年。劉桂五生於1904年8月14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初四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所在部隊的隸屬。騎兵第6師當時隸屬於東北挺進軍。

十七、朱炎暉(1901—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4軍85師546旅旅長

問題:職務。朱炎暉的實際職務是「第185師第546旅旅長」。

十八、周卓然(1904—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6軍7師師長

問題:職務。關於周卓然這個職務的說法,最早出自居亦僑所著《跟隨蔣介石十二年》。內言「周卓然……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七師的連長、營長、團長、副旅長、旅長,後來膺命出任七師師長」。鍾祥地方史志辦也持「騎兵第7師師長」一說。但是查軍事委員會銓敘廳編《各部隊主官姓名表》中,騎兵第7師歷任師長的記載並無周卓然其人。

據《軍政公報》記載,周卓然於1934年8月22日任騎兵第11旅第21團第2連上尉連長。據《國民政府公報》記載,周卓然於1937年7月2日任官陸軍騎兵少校。以此資歷,要在1937年8月到1938年夏陣亡這短短一年之之內,歷任「團長、副旅長、旅長」,乃至是師長,似不太可能。註:騎兵第7師時任師長是門炳岳(騎兵第6軍軍長兼任)。

十九、謝升標(1903—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蘇、浙、皖游擊司令

問題:職務。謝升標的實際職務是「第3戰區江南挺進隊第1路司令」(註:蘇浙皖邊區游擊司令為第1路的前身)——據《第三戰區游擊部隊調查》。

二十、王禹九(1902—1939)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9軍參謀處處長

問題:生年。王禹九生於1905年1月20日(清光緒三十年臘月十五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二十一、陳安寶(1891—1939)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軍長兼第79師師長

問題1:生年。陳安寶生於1893年1月29日(清光緒十八年臘月十二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職務。陳安寶的實際職務是「第29軍軍長」,第79師師長已由段朗如接任。

二十二、張自忠(1890—1940)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

問題:生年。張自忠生於1891年8月11日(清光緒十七年七月初七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二十三、刑清忠(1899—1941)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5軍65師師長

問題:姓名。「刑清忠」姓氏寫錯,應為「邢清忠」。

二十四、陳文杞(1904—1941)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0軍新編27師參謀長

問題:生年。陳文杞生於1907年10月15日(清光緒三十三年九月初九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二十五、朱士勤(1904—1942)國民革命軍陸軍暫編第30師師長

問題1:姓名。「朱士勤」名字寫錯,應為「朱世勤」。

問題2:職務。朱世勤的實際職務是「山東省第11區行政督察專員兼魯西遊擊司令」——據1943年的褒揚令和1942年的入祀忠烈祠令。

二十六、張琦(1910—1942)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6軍新編38師113團團副兼第3營營長

問題:職務。張琦的實際職務是「新編第38師第113團第3營營長」——據《新編第三十八師緬戰詳報——第一次燕南羌戰鬥詳報》。

二十七、陳飛龍(1908—1943)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8軍新編10師代理師長

問題:職務。陳飛龍的實際職務是「預備第10師參謀主任」——據行政院《陣亡官兵調查表》。註:新編第10師時任師長是蕭本元,副師長是魏澤民,參謀長是熊化龍。

二十八、柴意新(1898—1943)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4軍58師參謀長兼第169團團長

問題:職務。柴意新的實際職務是「第57師第169團團長」——據《陸軍第五十七師常德戰役戰鬥詳報》。

二十九、呂公良(1903—1944)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5軍新編29師師長兼許昌警備司令

問題1:生年。呂公良生於1908年3月20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二月二十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所在部隊的隸屬。新編第29師隸屬於暫編第15軍,而非第15軍。

三十、張誠德(1880—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2軍3師師長

問題1:生年。張誠德生於1883年11月4日(清光緒九年十月初五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職務。張誠德曾任騎兵第1師師長,1935年部隊縮編後降任騎兵第3師副師長(據《國民政府公報》、《軍政公報》、《何柱國關於各部騎兵改編經過代電》記載)。抗戰爆發後,張誠德離職前往華北組織抗日武裝。《邊疆》半月刊當時有載:「平地泉訊:前東北騎兵師長張誠德、諢名野貓張,頃受察綏蒙邊境義民擁戴,組成義軍……」,張誠德任「察南遊擊司令」。註:騎兵第3師時任師長是徐梁。

問題3:死因。據仝有悅、郭日亮合著《雁北剿匪紀實》所載「張誠德原為國民黨某軍的一個師長,因被日軍擊潰,流竄於山區為匪,自封為察南遊擊司令,收留當地小股土匪、地痞流氓、散兵游勇組織起五六千人的土匪隊伍……我三五九旅於1939年7月14日集中優勢兵力分隔包圍了其駐地,首先消滅了張匪的骨幹力量,然後又在渾源大仁莊、官王鋪剿滅了其司令部,活捉了張誠德。之後,……張誠德被我鎮壓於渾源縣石嘴村……」(《近代中國土匪實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268-269)。

三十一、李家鈺(1890—1944)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兼第47軍軍長

問題1:生年。李家鈺生於1892年4月25日(光緒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職務。李家鈺的實際職務是「第36集團軍總司令」,第47軍軍長已由李宗昉接任。

三十二、黃永淮(1902—1944)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1集團軍高級參謀兼新編第29師副師長

問題1:生年。黃永淮生於1907年6月21日(清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十一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問題2:職務。黃永淮是第31集團軍高級參謀調任新編第29師副師長,並非是兼職。

對於以上信息誤差是如何產生的,這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現試舉兩例,或許能說明一二。

李蘭池是如何從第112師第336旅副旅長「升」為第112師副師長的?

國民政府國防部曾於1947年編寫出版《抗戰軍人忠烈錄》,裡面記載李蘭池的職務是「第112師少將副旅長」。這裡雖然沒有寫明李蘭池是哪個旅的副旅長,但卻明確記載了他是「副旅長」,但這一記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了變化。當時國內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抗戰陣亡將領錄,其中有一本不知何故,將李蘭池的職務寫成了「第112師少將副師長」。個人猜測,作者想必是將1947年版的《抗戰軍人忠烈錄》中李蘭池職務中的「旅」字誤判為「師」了。由於當時信息閉塞,查閱相關檔案又困難,導致此後編寫同類書籍的作者,將該書記載直接拿來使用。網絡發達後,該信息又被傳播上網,至此,李蘭池作為「第112師副師長」的說辭,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

朱世勤是如何從行政專員兼游擊司令「轉變」為暫編第30師師長的?

這個問題可能在民國政府時期就產生了。同樣是1947年版的《抗戰軍人忠烈錄》就記載著朱是暫編30師師長,而作為當時官方的記載,沒有理由會出錯,於是在今後的各類著作中,全部採用此說。但是,國民政府發布的關於朱世勤的褒揚令和入祀忠烈祠令,卻不持此說,上面清楚地記載著朱世勤死前的職務是「山東省第11區行政督察專員」、「魯西遊擊司令」。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君

來源:澎湃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