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多家外企欲將區域總部遷出大陸 新加坡成熱門目的地

上個月,通用汽車國際業務部告別上海。世界上最大的油籽、玉米和小麥加工企業之一,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也將把亞太業務中心轉移至新加坡。有西方公司掌門人表示,許多十年前奔赴上海設立亞洲總部的美國公司都感到後悔。網友評論:想當初你們個個都以為這裡人傻錢多是塊大肥肉,光想著跟著中共分一杯羹去,現在走進來你們才知道這兒的政府就是黑社會吧?商場如戰場,戰場的教訓是用血換來的,商場的教訓使用錢換來的。現在明白了沒被吃乾淨就趕緊走,還不算晚。沒看李嘉誠一早逃離大陸,馬雲也要移民麼?有錢人誰都不傻。


據《紐約時報》報導,上個月,通用汽車公司的國際業務部告別了中國上海,搬遷至新加坡。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油籽、玉米和小麥加工企業之一,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也將把亞太業務中心轉移至新加坡。IBM等其他跨國公司則選擇將中國區的職員派駐新加坡。

外企的這些舉措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變化。鑑於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跨國公司開始將中國視為歐洲,中國區可以直接向公司總部匯報工作,因而中國與其他開發中國家早已不同。

通用汽車國際業務部主管斯特凡·雅各比(Stefan Jacoby)表示:「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很龐大,我們也希望如此。」搬遷至新加坡的國際業務部將不再負責中國業務,而專注於非洲、中東、東南亞、澳大利亞和韓國的分公司。

此外,令人窒息的空氣污染、偏向於本土企業的規定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力等因素也在驅使跨國公司遷移業務。更重要的是,許多跨國公司開始重新關注東南亞地區,在亞洲金融危機的17年後,東南亞顯露了復甦跡象。

新加坡的投資促進機構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董事總經理Keat Chuan Yeoh表示,企業將總部轉移到新加坡,「與中國以外亞太其他地區的增長機遇息息相關」。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德國前副總理菲利普·羅斯勒(Philipp Rösler)也觀察到,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有為數不少的企業考慮將當地或區域性總部搬離中國大陸。

高緯環球(Cushman& Wakefield)和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則表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跨國企業從中國大陸大規模外流的狀況。仲量聯行新加坡租賃業務負責人克里斯·阿奇博德( Chris Archibold)表示:「並沒有太多企業離開中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西方公司掌門人表示,許多在十年前奔赴上海設立亞洲總部的美國公司都感到後悔,但也擔心搬離中國會令公司與政府交惡。所以,相比中國區的業務,跨國公司搬移到新加坡的業務規模並不起眼。

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已經在上海打造了龐大的團隊,負責收購中國的農業企業,完成盡職調查與審計工作。同樣的,通用汽車只有40名高管由上海遷移至新加坡,國際業務部僅租用了一層辦公大樓的空間。

但是,空氣品質成為了外企高管離開中國的動因。SOHO中國總裁張欣表示,她兒子所在的足球俱樂部中,有五分之三的歐洲青少年和教練在今夏告別北京,而她認為主要原因便是北京的空氣污染問題。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旗下有8家會員企業表示由於空氣污染問題,難以說服優秀的國外員工前往中國工作。

如今,許多跨國公司在增設中國研究中心的問題上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寶潔公司、百特製藥已開始探索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和高科技工廠,但是仍保留中國區的大量業務。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隨著百度、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蓬勃發展,中國最終將改善自己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狀況。(漢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財經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