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媒體稱原油風暴已經進入中國 中石油是風暴眼

如果合同是浮動價格,俄羅斯的原油成本比較高,當原油價格長時間低於80美元的時候,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就會虧損,以俄羅斯人的性格,長期虧損就不會供貨,甚至會讓這些公司真實破產或變相破產,賴掉債務,中國的原油預付款會有相當一部分打水漂。國際觀察員角卜升認為,不管哪一種結果,中國投向俄羅斯的外匯存底都將面臨巨額的損失或全部損失。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周一收盤大幅下跌5%,報每捅50.04美元,觸及5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從高位陷入了連跌的無底洞。7月底,美國原油價格跌破每桶100美元。10月,油價跌破每桶90美元。11月份,石油輸出國組織拒絕了減產以提升油價的建議,更是加劇了油價下跌勢頭。

一些機構認為,油價的下跌很可能會對許多依賴原油進口的亞洲經濟體帶來積極影響。所以,也有人說原油價格持續下跌有利於中國。其實,油價「喋喋不休」帶來的負面效應,誰也跑不掉,原油風暴已經捲入中國。

因為全球經濟產業鏈的關係,俄羅斯處於最前端,當經濟蕭條開始的時候,企業會首先壓縮原材料和能源的採購,所以,俄羅斯最先出現深刻的盧布危機。

而中國有大量的原油供貨長期合同,更有一些是貸款換石油的協議,其中以俄羅斯為主。

中俄在2013年就簽訂有對華長期供應原油協議。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計劃在25年內對華供應約3.65億噸原油,總金額約達2700億美元。基於該協議,Rosneft將獲得中國600-700億美元的預付款項。

今年7月,中國與委內瑞拉簽署了一項協議,中國將提供40億美元授信,委內瑞拉以原油形式還款,相當於每天10萬桶的原油和石油產品發貨。

簽署類似協議的還有沙特伊朗等。當原油價格連續下跌的時候,中國的石油公司就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經濟學家如松表示,如果合同是鎖定價格(按當時情形商定的價格,估計不會低於100美元),那麼中石油進口如此高價的原油就是問題所在,如果按現在的成品油價格定價機制,中石油會虧損,虧損不僅僅來自俄羅斯,也來自伊朗等長期合同,現在不同以前,中央財政已經難以給予大量補貼,會給中石油帶來沉重的負擔,如果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到一定的位置,甚至造成中石油的虧損,三大石油公司都是如此。

如果發改委調整定價機制,就意味著中石油進口的高價油成本向下游傳導,但這樣一來,對國內的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形成打擊,國際競爭力下降,基於能源成本在產成品中的比重很高,石油公司會虧損。最終中石油很可能走上違約的道路(原油在低位保持足夠的時間),預付款就可能成為肉包子打狗。

如果合同是浮動價格,俄羅斯的原油成本比較高,當原油價格長時間低於80美元的時候,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就會虧損,以俄羅斯人的性格,長期虧損就不會供貨,甚至會讓這些公司真實破產或變相破產,賴掉債務,中國的原油預付款會有相當一部分打水漂。

不管哪一種結果,中國投向俄羅斯的外匯存底都將面臨巨額的損失或全部損失。

如松認為這種原油供貨的長期合同還比較好處理,更困難的是貸款換原油協議,這樣的協議代表著貸款必定在合同簽訂之日起一定時間內全部給了對方,當原油價格持續低迷的時候,委內瑞拉的情形就會發生,既沒有油也沒錢,中國就會兩手空空。

中國石油公司的投資,基於歷史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成本比較高的地區,源於好油田都被歐美瓜分差不多了,如果出現國家破產、油企破產或油井關閉,中國石油公司的投資就被鎖定(無法按期得到原油)。

基於中國有大量的原油都是通過長期合同和貸款換石油供貨的,當這些長期合同出現變故的時候,就不得不加大在現貨市場的採購力度,這時就會造成外匯流動性緊張,那時,或許不得不拋售美債、歐債換取流動性。

這依舊是表面的問題,源於原油採購主要通過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進行,前期投向俄羅斯等國的長期合同預付金都是中石油支付的,形成負債,負債無法回收,而且需要支付現匯去國際市場採購原油,就會擴大中石油公司的換匯力度(因為中石油主要在國內銷售,收入的是人民幣,向國外採購需要換匯),在增加中石油負債的同時,對匯率形成壓力,資本外逃加上中石油換匯的壓力之下,如果匯率脫離了央行的掌控,危機就發生了。

中國石油公司的收入主要是人民幣,對外投資是美元,無論股權投資還是貸款換石油,需要將人民幣換匯,這是石油公司的第一次支出和換匯;當過往的投資被鎖定以後,只能進入現貨市場採購,保證國內供給,這就形成第二次換匯(但原油供給沒有增加),最終的結果是快速地消耗中國的外匯存底,石油公司的財富負擔急劇加重。

為緩解「三桶油」壓力,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15年1月1日起,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提高至65美元/桶。起征點提高後,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仍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但其作用也只是讓其死得稍微舒服點的,不痛不癢的措施。

所以,俄羅斯們的經濟危機最終會波及到中國,中石油就是風暴眼,中石油的負債率會快速上升,無論貸款換石油或長期合同是否鎖定了價格,中石油最終都會陷入困境,否則就是中國製造業再次陷入更深的困境。

考慮到石化和相關上下遊行業在中央財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房地產已經顯然不可持續、嚴重打擊地方財政的情況下,石油公司的虧損將嚴重打擊中央財政。中央財政的最大部分收入來自三大原油公司和相關上下遊行業(大約三分之一),如果三大油虧損,就會嚴重打擊中央財政。

房地產主導的地方財政,未來受到打擊是基本確定的;如果中央財政再受到打擊,局勢將相當嚴峻。

基於中國有大量的原油都是通過長期合同和貸款換石油供貨的,當這些長期合同出現變故的時候,就不得不加大在現貨市場的採購力度,這時就會造成外匯流動性緊張,那時,或許不得不拋售美債、歐債換取流動性。

歐債日債已經被鎖死(誰也不會去接盤)、能源大宗投資泡湯,央行外匯流動性枯竭的時候,就該加息了,因為面對匯率危機的猛烈的通脹。

原油處於產業鏈的最前端,在原油的風暴之下,誰也跑不掉,中國註定會受到猛烈的衝擊,體現在匯率和財政上。

今天,美債是中國的一根救命稻草,所以,歐巴馬會讓中國拋出美債。但原油風暴最終也會刮到美國,而他們的風暴眼則是德克薩斯州的那些頁岩油公司。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和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