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左右台灣政治的中、美因素

作者:
台灣離北京太近,外部政治環境險惡,這是陳、馬清新上台、污水中下台的主因。因此,蔡英文將需要面對四大難題:國民黨不甘心做在野黨的持續鬥爭。台獨的壓力,以及如何與北京及華府周旋。

2016年是台灣的大選年,從選前台灣政界的動靜及民意來看,只要沒有發生不可控制的事件,蔡英文女士的當選已然是水到渠成之事。真正的問題在於:無論是選前還是當選之後,中美兩國對台灣的政治態度仍然是左右台灣政治走向的關鍵因素。

民進黨重返台灣政壇前景已明

目前,台灣最大的政治勢力只有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派。在2014年11月「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痛失大量地盤,朱立倫是國民黨在五大都市市長選舉中唯一的勝選者,朱因此被推選為國民黨主席。但朱立倫審時度勢,多次表示不參加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這當然是為了迴避面對選情的尷尬。2016年的台灣總統選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女士將獨領風騷,就算是國民黨推出總統候選人,大概也只能作為陪練的「犧牲打」,毫無勝算。

事到如今,對民進黨重返台灣政壇執政、蔡英文將成為未來台灣總統一事,北京和華盛頓可能也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估計也有過一些溝通。這從美國在台協會(AIT)兩位前任高官先後放話可知。習近平安排朱立倫進北京朝見,一是表示支持慰勉之意,二是向民進黨展示北京將誰視為「自己人」,對改變明年大選形勢並無多大助益。

台海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美國對台態度,通常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非正式表達。今年3月下旬,兩位前AIT官員先後明確表達過相同意見。一位是長期主管美台事務、號稱「台灣通」的施藍旗女士。3月21日,她在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舉辦的美台關係研討會上表示,面對民進黨2016年可能勝選的前景,過去幾個月以來,北京領導人對「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的表態越來越強硬,這不僅是針對民進黨和黨主席蔡英文,也是對台灣全體人民發出的警告。她表示,「美國也非常關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因為它可能影響台海穩定局勢,也是美國最根本的關切」。因此,施藍旗要求蔡英文闡明中國政策,「台灣民眾在明年大選前,有權利知道民進黨如果贏得選舉後,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美國雖不應介入台灣民主程序,但兩岸持續合作符合美國利益,期待美國行政部門積極把握機會,向包括蔡英文在內的民進黨領導階層施壓,形塑縮小兩岸歧異的大陸政策」。與此同時,施藍旗女士也警告北京,「北京當局必須在言行上做某種程度的自我克制,……任何試圖影響選舉的不必要動作都可能造成反效果。北京也必須好好思考萬一民進黨勝選它將如何自處的問題,避免雙方的緊張升級到影響台海穩定,那將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現任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院長、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ul)3月24日在華府主持《台灣在亞太區域的經濟角色》研討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達了相同的意見。

針對包道格的表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3月25日回應說,民進黨跟美國政府查對過了,卸任官員的話都不代表美國政府的立場。但她同時表示,「包道格所講的事情、關心兩岸的事情,我們都聽到了。」

蔡英文這一表態柔中有剛,綿里藏針。如何周旋北京與華盛頓,對民進黨及蔡英文來說,實在是非常艱巨的事情。

台灣對中國應柔性接觸、知己知彼

在對中國的關係與了解上,台灣的兩大政治勢力各有長處與缺陷:國民黨與北京走得太近,民進黨則距離太遠。太近容易被眼前利益(甚至是個人利益)牽著鼻子走,後果先是北京對台灣媒體實施紅色滲透,再就是服貿協議的準備簽訂,離「和平統一」只差一步之遙,險些葬送台灣的民主制;距離太遠其實是拒絕了解,希望以不接觸來迴避問題,結果反而導致不了解,使自己的黨派對大陸應對失據,最後導致陳水扁身敗名裂。為台灣前景計,這兩者都不應該是今後台灣蔡英文政權應持有的態度。

蔡英文執政後,需要面對的至少有四大難題:

一、國民黨不甘心做在野黨的持續鬥爭。陳水扁執政之時,國民黨幾乎是永久性的反對,對此馬英九有句名言:「國民黨不習慣做在野黨」。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國民黨在野,就會鬧騰不休,逢民進黨必反。

二、民進黨內及黨外的台獨勢力。台獨勢力在馬英九時期雖然淡出台灣政治,但勢力猶存。台灣是民主政治,各種政治勢力的存在與活動,均是於法有據的合理存在,但台灣政治圈畢竟太小,一種勢力一旦擴大後,對政治生態的影響遠比大國更容易放大。

民進黨內的元老大都健在,這些人當年在台灣民主化過程當中起過重要作用。因各種原因,雖經政黨輪替與滄桑磨鍊,一些人還未能放棄永遠的反對者姿態,在黨內也持激烈的反對姿態。這些人的政治態度,將極大地牽制民進黨內後進蔡英文的精力與行動。

沒有台獨勢力,蔡英文就成了北京傾力對付的第一線;有而無法控制,蔡英文將成為本島台獨勢力與北京的夾心餅乾,兩頭為難。

三、爭取美國支持是台灣保持事實獨立的立身之道。蔡英文當然會明白處理台海關係,至少得考慮中國與美國的態度,對中國要巧周旋,以保住台灣的事實獨立為最終目標。由於保持台灣的事實獨立而非爭取名至實歸的獨立(即台獨),與美國目標一致,容易取得美國支持。陳水扁當年就是敗在展現了「倚美求獨」的姿態,既為中國痛恨,也失去美國支持。因此,對美國要善於借力,通過美國減緩大陸對台灣的壓力。問題在於,美國雖然有《對台灣關係法》,但那法律只在大陸對台灣使用武力時才會獲得美國保護,只要北京沒逾越這條底線,美國不能也不會強行干預。這就是馬英九政府為何能夠與統一趨近,美國不能干預的原因。

三、如何周旋北京?對民進黨來說,這是與任期相始終的「長考」。由於北京過去多年來持續採用各種軟性滲透,如北京對媒體的紅色滲透(見《紅色資本滲透與台灣媒體「靠岸」》,2010年12月16日),對軍隊政界商界的利益誘惑等,則需要台灣自己抵禦。馬英九執政失敗,就在於對所有這些滲透都順水推舟,樂見其成。

蔡英文所在民進黨的主要基礎是草根,台灣國民黨多年經營,在政界、商界、傳媒、學術文化界中均有很大實力,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只是政治精英受挫,商界與傳媒、學術文化界、軍界的實力受到的削弱有限。因此,今後民進黨政權將面對這幾方面的不合作以及見縫就鑽的反對活動。陳水扁當年之敗,就敗在國民黨與上述勢力的合力圍剿之中。

與上述三方面勢力周旋,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目前民進黨還無法做到這點。最近的例子是台灣民進黨元老呂秀蓮4月18日表示,明年選出的總統面臨台灣生死存亡的挑戰,因為她看到的資料是「習近平決定要決戰2016,內部希望明年一舉解決台灣問題」。這極可能是個誤判。任何統治者在面臨內外矛盾之時,都會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目前北京的政治局勢不允許習近平對外動武:政治上,高層內部未靖,面臨曾慶紅派系這一強大挑戰;經濟上,產業結構轉換極不成功,經濟衰退不可避免,就業危機嚴重,官民矛盾尖銳,民心思變。這種情況下,習近平不可能對外輕啟武力衝突,因為一旦用兵,對習有不臣之心的軍隊勢力極易將武力轉化為發動兵變的資本。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對專制國家是個教訓,當時,沙俄軍隊全副武裝開赴前線對德作戰,彼得堡發生了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反戰爭、要麵包,數萬名彼得堡衛戍部隊計程車兵相繼調轉槍口站到工人群眾一邊,政治性罷工便發展為武裝起義了,羅曼諾夫王朝傾覆的命運自此無法逆轉。

台灣民主政治,不少大陸人深為珍惜,視為華人世界民主化的榜樣。但因為台灣也同屬於亞洲文化當中最擅長鬥爭的中國文化,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總統都是「清新上台,污水中下台」,由清新到污水,雖然有自身的責任,但更多緣於外部政治環境的兇險。因此,對蔡英文女士我只能送上一句祝福,願她一路走好,永遠是台灣人民的「小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亮軒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