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李克強主持生死戰 英媒:中國股災的三個獨特之處

——中國股災的三個獨特之處

這輪股災的另一個潛在受害者,可能是中國企業雄心勃勃的再融資計劃。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背負的債務相當於中國GDP的1.25倍。占上市公司主體的國有企業,尤其希望從繁榮的股市中籌集股本。但現在看來,這類計劃很可能要被擱置了。除此之外,股市的脆弱還令人們對中國雄心勃勃的海外開發計劃(中國打算通過向海外基建項目提供融資來投射其經濟影響力)的可持續性產生了懷疑。

過去三周,中國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蒸發了大約3萬億美元。在那之後,為了安撫中國股民的情緒,《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本周寫道:「風雨之後見彩虹。」中共官方也反覆承諾道,政府有能力維持資本市場的穩定。然而,華麗的辭藻和官方的反覆承諾卻沒能收到什麼效果。周二,中國股市再次下跌,上證綜指收跌1.3%,科技股雲集的深證綜指收跌5.3%。

股價暴跌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始於2007年的股市崩盤期間,上證綜指曾從峰頂跌落至谷底,跌幅達70%。然而,這次股災卻在三個重要方面與眾不同。

這輪下跌是1992年以來最劇烈的下跌行情,自拋售於6月12日啟動以來,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下跌了三分之一。此外,這輪下跌的大背景是,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大幅放緩,而中國政府實施的既有突破性又微妙的資本市場改革剛剛進行了一半。最後,在中國政府推出「一帶一路」等雄心勃勃的海外開發融資計劃之際,這輪下跌暴露出了中國資金源頭的脆弱性。

也許,最大的不安感來自官方穩定市場的努力並沒能讓投資者安下心來。中國金融機構已承諾要買入1200億元人民幣的股票。不僅如此,據中國國內媒體《財經》(Caijing)報導,實力雄厚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也已通知其基金管理公司「不要賣出任何股票」。此外,逾四分之一的股票已經停牌,試圖將損失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舉措卻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在中共對抗市場的這場戰鬥中,自由市場力量正在勝出。令人擔心的是,如果中共敗給了不服管束的資本大潮、丟了一個大臉,那麼可能會危及它在2013年作出的重要承諾,即提高市場力量的地位、讓其在中國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尤其面臨風險的,是中國政府放寬資金流入配額、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國內股市和債市的計劃。股市暴跌後,中共官方媒體最初的動作之一就是指責外國銀行和交易員涉嫌「惡意」做空。儘管在那之後其他官方機構試圖為外國投資者開脫這一罪責,但中國證券業監管機構已承認它正在調查市場操縱行為。

這輪股災的另一個潛在受害者,可能是中國企業雄心勃勃的再融資計劃。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背負的債務相當於中國GDP的1.25倍。占上市公司主體的國有企業,尤其希望從繁榮的股市中籌集股本。但現在看來,這類計劃很可能要被擱置了。

除此之外,股市的脆弱還令人們對中國雄心勃勃的海外開發計劃(中國打算通過向海外基建項目提供融資來投射其經濟影響力)的可持續性產生了懷疑。中國制定的「一帶一路」戰略,旨在提升中國與總人口44億的65個國家之間的聯繫和商貿往來。這一戰略依賴於絲路基金(Silk Road Fund)、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和中國進出口銀行(China Ex-Im Bank)等中國金融機構提供資金,而這些機構的資金又都是從國內資本市場籌集的。

在中國36年的開放歷史上,中共與投資者之間的這場戰鬥可能是一個關鍵時刻。如果中國政府不能令股市恢復平靜,不僅中國經濟會遭遇障礙,中國政府對資本主義改革的根本熱情也可能消退。

譯者/何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