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組部權力大漲 料掀「腥風血雨」

幹得不好,還想尸位素餐,賴著不走?不用等令人聞風喪膽甚至是寧肯跳樓也不願見到的紀委來查你,以後那個摘掉你烏紗的可能正是為你戴上那頂烏紗的「組織部」。七一前夕的那次政治局高層會議一個月後,7月底中辦正式下達《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這意味著自鄧小平時代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後,中共將再度廢除用人「能上不能下」積弊。該文件指向明確,重在「能下」,也就是說未來掌握人事大權的權力中樞中組部將不僅「派發糖果」,而且彌補中紀委之「鞭長莫及」,同樣扮演「摘帽子」「開殺戒」的狠角色。而由此,中組部權力將勢必再度膨脹,手握數量龐大的黨員幹部「生死符」。

中組部權力消長

辦公樓外沒有任何標誌,從此撥出的電話從不顯示號碼(只有一串零),其人員露面從來一副不苟言笑甚至一聲不吭的隱身人形象,即使內部人員彼此之間也無從了解對方每天的去向和任務……正是這個從中央、省、市、縣一直延伸到鄉鎮,有大約10萬人維持運轉的神秘系統掌管著全國超過400萬個基層黨組織,負責8,000多萬名黨員的管理和教育。

中央某部缺了一位副部長,中組部就要搜集相關的人事材料,進行考察。然後,形成詳細的報告,提出建議,供中央參考。「在這方面,組織部只有建議權。」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曾稱。然而,即便僅僅是「建議權」也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仕途生命。中組部自其成立之時起便不斷採用談話考察等形式去網絡人才,務求人盡其用,有時候一個正部級的提拔要約談上百人。中共元老陳雲曾在延安時提出,中組部的性質和任務與中央社會部不同,社會部是專門找壞人的,組織部是專門找好人的。毛澤東亦告誡,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正是中組部地位如此崇要,中共領導人周恩來、毛澤東、鄧小平、彭真、胡耀邦等均曾擔任這一要職。

不過,實際上中組部的職權在歷史上亦有起伏。1952年,劉少奇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說:「從最初級到最高級的幹部,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機關來管理。這個制度,我們稱之為幹部職務名單制。」3年後中共公布第一份名單《中共中央管理的幹部職務名稱表》,當時地廳級以上所有幹部全部交由中組部直接負責管理,此即為所謂「中管幹部」。文革結束後鄧小平力推用人改革,胡耀邦當時主持組織部平反冤假錯案。而1984年中組部收攏管理範圍,甩掉地廳級、司局級幹部後減負數千人,但之後意識到地方提拔幹部失控,中組部又一度收攏權力,直到今天「中管幹部」的管轄範圍才固定下來。

高層授權中組部接力發威

「第十八條本規定由中央組織部負責解釋。」這份新近公布、據稱曾在高層醞釀許久的《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明確中組部之「新使命」。2013年6月即位不久的習近平便召集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而彼時正值新一屆人事班底的劇烈波動期後。

在這份文件中,中組部不再是傳統的「戴帽子的」,而且有權對銓敘不合格的官員做出職務調整建議,並會同上一級黨委決定人事安排。今年5月份到齡卸任的遼寧省委書記王珉曾被曝在卸任前「人浮於事,自暴自棄」,對遼寧近年GDP增長放緩無動於衷,令中南海震怒。「兩會」結束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赴遼寧面諭,但終究不便以此撤其職務,唯有待其到站下車浪費不少時機。而根據這份文件,王珉故事恐難以翻版。因為「單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處於落後狀態」「拒不執行或者擅自改變黨組織作出的決定」「為官不為、庸懶散拖」等10項大罪在列,中組部已然手握尚方寶劍掌控陟罰臧否,對類似情形便宜從事,不必局限於「任期未結束」。而「嚴刑峻法」之下,想必諸如王珉之類者恐怕很難混沌度日,中組部少不了又要發起原比中紀委反腐波及更廣的官場整肅,未知幾家歡喜幾家愁。

實際上,從中組部與中紀委的「配合」看,政治風氣從來並非僅僅是殺幾個貪官「祭旗」便可一勞永逸。當今不管中紀委風捲殘雲式的反腐是否難以為繼、收斂沉寂,違法違紀甚至最近熱炒的「政治規矩」固然可成為一名官員下台的「罪名」,然而中紀委並非萬能,此外總有其鞭長莫及的地方,正是中組部選賢與能全面考察,彌補中紀委死角的用武之地。事實上,在1999年6月,組織部曾透過禁止省領導在其原省籍工作,以減少腐敗發生的可能,2005至2006的反腐敗運動中亦有領導角色,可視為中組部有效整肅官場的經典案例。

當然,中組部之目的顯然不在於「趕盡殺絕」,而在於整頓吏治、激活官場,這乃是又一層次的反腐了。未知中組部部長趙樂際是否已胸有成竹,不過至少目前尚無聲音傳出。  (穆堯撰寫)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