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王岐山摸到了金融腐敗的深水區

經過閱兵期間的數天休市,北京時間9月7日,中國股市的首度交易依然十分慘澹,在銀行股和軍工股的殺跌下,滬指下挫了2.52%,報收3,080.42點。

持續震盪的股市衝擊著虛擬經濟,並且其影響依然擴散至實體經濟層面。9月6日,證監會表示將繼續維穩;稍早前的9月2日,在中金所出台「最嚴交易規則」的同時,證監會重罰恒生電子、同花順、銘創等公司總計6億元人民幣;央行行長周小川亦在近日表示股市調整已經大致到位。

儘管政府的救市力度一如往常,但再厚的家底也禁不住內鬼掏。正處在金融反腐漩渦中的中信證券雖然不斷往員工郵箱發著定心丸,稱「公司正面臨著重大考驗,希望廣大員工齊心協力,共度難關。」但中信、海通、方正、華泰、廣發五家券商皆被協助調查,且中信證券的徐剛等人已被相關部門帶走,王岐山的金融反腐自2014年開始,一步步摸到了深水區。

從民生銀行的毛曉峰,到北京銀行的陸海軍,多名金融業的大佬被掃落馬下,而今五大券商被協助調查,這些救市「國家隊」里的排頭兵,現在卻以身試法,上演了一出股市「無間道」。

在中國的國企體系中,經過數次合併重組,以往各領域國企林立的現象漸而消失,逐步形成以巨頭型的公司為依託,下轄涉及諸多行業的子類企業,以用集約式的管理,集中優勢資本,控制中國的戰略利益產業。

早前曾有文章指出,在中國的國企體系中,所謂的「太子黨」和「紅二代」把持了不少的要害節點和關鍵職位,央企、國企某種意義上成為他們的「搖錢樹」和「養老院」。

不可否認,對於國企的改革勢必要觸及許多既得利益者的反彈,這其中包括「太子黨」,包括「紅二代」,也有不少雖平凡出生,但經營多年,自成體系的「鳳凰男」,與其說是國企改革遭遇反彈,倒不如說是數十年間國企溫床式的發展孕育出了爛泥,在資本無憂的後盾支撐下,國企在機構和人事上長期發生著病態的近親繁殖,就如扣在一個溫暖的大棚下,外界的枝蔓伸不進去,內部卻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攪成了一團。

於是,在金融反腐風波的背後,事實上暴露出這樣的一個危機:左手管右手的管理方式究竟能有多大的效率?國企把持著中國的經濟命脈,那麼又是誰在把握這國企的命脈,他們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人物,還是能夠廣而告之,堂堂於眾的人。

國企的冗繁,不是在於機構的瑣碎,也不是程序的死板,甚至不是人事的錮化,要緊的是其體系的生存邏輯有了問題。雖有監管而不力、雖有制度而不顧、雖有法律而不懼,這不是簡單靠給高官降薪所能解決的問題。

可以預期的是,此次金融行業的動盪自中信始,但恐怕不會就中信終,風波瀰漫開來,最後能收到幾多成效尚需觀察。但出了事就抓人,抓完人又出事,出事再抓人的邏輯終究不能從跟上一勞永逸,健康整個行業和體系。

遍察中國的金融行業,在集團層面,在高管層面,從已知的案例來看,互相之間無不有著千絲萬縷微妙的勾連,如何杜絕「藕斷絲連」,除了拔除一根根腐敗的壞樹,還要有反省和審視整個結構的智慧與勇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