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向松祚:中國經濟困難比想像的多

儘管表示中國經濟仍有巨大潛力,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9月12日在一個論壇討論中稱,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比想像的要多,增長模式需從硬項目轉向軟環境轉變,根本在於打破官本位。

為何如此判斷困難程度?自稱並不喜歡三駕馬車分析模式的向松祚表示,就以投資、消費、出口來看,2015年1月到8月數據令人悲觀,形勢嚴峻。

投資長期以來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向松祚解析,高峰時占整個投資九成的三大類投資,即基建、房地產、製造業,近兩年持續放緩,房地產投資跌至5%不到,製造業跌至6%不到,基建投資在13%到15%之間。其中製造業最困難,17個行業都存在嚴重產能過剩,平均產能過剩程度超過40%,鋼鐵行業超過50%,「今年煤炭全行業虧損,汽車行業微利,鋼鐵行業微利或虧損」。

向松祚表示,銀行現在不可能為基建提供大量融資,依靠債券,則要考慮能否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如何消除體制、機制障礙讓基建投資維持在兩位數穩健增長是個問題,「投資不可能拉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

出口方面,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出口1.2萬億元,同比下降6.1%;1月到8月,出口8.95萬億元,下降1.6%。這樣的大背景,在向松祚看來短期內無法改變,因為中國進出口總量很大,已占全球貿易總量12%,不可能快速增長;此外,出口面臨已開發國家和亞非拉等國兩頭壓力,高端製造業很多方面比不過德國、日本,而低端製造業出口面臨低勞動力成本國家激烈競爭。他以考察過的珠三角企業為例,當地企業家稱現在日子很難過,過去訂單保證情況下微利,現在訂單不能保證,只有大幅裁員。

消費方面,向松祚表示,今年1月到7月消費增長速度不到10%,跌破兩位數,而消費增長取決於預期收入,但現在中國百姓長遠收入預期非常不確定,「特別財產性收入相當不確定,股票房地產、債市、樓市不穩定,社會保障系統不健全,這樣背景下,要讓消費強勁增長,很困難」。

中國經濟和金融風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向松祚用三根繩子拴著一把劍來形容,三根繩子為:民間融資、地方債務以及房地產和製造業的不良貸款。他認為民間高利貸融資已到難以想像程度,這根繩子必然要斷;而地方債若沒有3萬億的展期,很多地方政府技術上已經破產。

8月27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2015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時表示,經全國人大、國務院批准,今年下達60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和3.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

「第二根繩子有中央政府出手,風險往後推,但未來怎麼辦?」,向松祚表示,不良方面,中國銀行業從前幾年不到1%的不良率急劇上升到1.5%,上半年銀行利潤基本零增長,未來出現負成長,誰來為銀行補充資本金?五大行2015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工農中建交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0.7%、0.5%、1.14%、0.97%、1.5%。

「過去增長模式,非常簡單,不需要宏觀模型來描述:要增長,就要搞投資,上項目,發貸款,放貨幣。」

中國經濟仍有巨大潛力,向松祚表示,但要發揮出來,增長模式需從硬項目轉向軟環境轉變,靠前者再拉動經濟增長已經沒有空間,需要靠軟環境,改革政府和體制,讓市場活力真正激發出來,「根本在如何破除官本位,否則這樣體制下無法有創新。」

現場一位來自山西農村商業銀行人士當即表示,銀行官本位確實要打破,能打破將對銀行業發展十分有益。

國際產能合作成為國內應對過剩產能的新提法,對於國際產能合作的前景,向松祚向財新記者表示,這一戰略很好,國際也有這個需要,中國作為全球製造中心,本身也承擔為很多國家輸入製造產品功能。

除了產能國際合作,他表示,解決產能過剩方法還包括:兼併重組、提高集中度;啟動邊遠、農村地區基建等。但他也稱,中國現在產業轉移的環境沒有當年日本的好,日本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大量彩電、冰箱等產能轉移中國,現在一帶一路國家全部加起來也比不上當年中國市場之於日本。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財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