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韓國專家:中共試圖把朝鮮從負擔變為資產

中國改善與朝鮮的關係、增加對朝鮮的影響力可能反映了習近平主席將金正恩政權從潛在的不穩定因素轉變成對抗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戰略資產的政策轉變。

首爾高麗大學中國政治教授徐貞英(Suh Jin-young)認為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在試圖成為美國一樣的「大國」。

北京更加強硬的外交政策已經使得中國與華盛頓在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升級。最近,美國海軍挑戰北京在南中國海的人工島嶼上宣稱的專屬管轄權,該海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之一。

徐貞英教授說,北京和華盛頓在本地區比賽實力並爭奪影響力,這種競爭日趨激烈,這也是中國最近與朝鮮加強聯繫的核心因素。

他說:「在與美國打交道的過程中,習近平主席開始重新評估朝鮮的戰略價值。所以中國正在投入更多的精力爭取與朝鮮關係正常化。」

許多該地區的國家仍然認為,貧困的朝鮮是一個中國必須扶持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是一個不可預測的、不穩定的、可能引發廣泛衝突甚至核子戰爭的鄰居。

中國仍然要求平壤必須終止其核項目,這點與華盛頓和首爾一致。

但是中國不贊同韓國和華盛頓的長期目標,即在其邊境上用一個親美的、民主的和統一的韓國來取代軍事分裂的朝鮮半島。

同時,北京不大相信華盛頓的遏制政策、外交孤立和制裁能夠成功地向平壤施壓,迫使其停止核開發並回到六方會談。

根據2005年朝鮮與韓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日本的六方聯合協議,朝鮮同意終止其核武器計劃以換取經濟援助、安全保障和外交關係的改善。

平壤最終退出了協議,並開展了三次核子試爆,導致聯合國對朝鮮實施制裁,與中國的關係也變得緊張。

習近平主席最近通過派遣一個高層代表團參加朝鮮勞動黨成立周年慶典來修復中朝關係。也有報導稱,中國正在中朝邊境大力發展經濟。

首爾的官員說,最近平壤表現的異常克制,與韓國合作舉辦了離散家庭團聚的活動,而且沒有兌現發射遠程火箭的威脅,也沒有進行第四次核子試爆,這可能與中國的影響力有關。

徐貞英教授說,在短期內,北京方面將以建設性的方式向首爾施加影響力,試圖讓首爾方面偏離華盛頓堅持的平壤必須在新會談開始前停止核項目的立場。

他說:「去核化的目標可能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我認為要朝鮮首先宣布這一目標是不切實際的。「

他說,中國的長期目標是試圖穩定朝鮮,在與美國結盟的韓國之間維持一個緩衝區。

北京也不那麼擔心金氏家族政權嚴重侵犯人權的相關指控。中國繼續在安理會阻止聯合國一項將金正恩和其他朝鮮高層官員以反人類罪送交國際刑事法院的決議,該決議基於一份記錄了朝鮮政治監獄系統和暴行的報告,這些暴行包括謀殺、奴役、酷刑、強姦和強迫墮胎。

朝鮮官員還批評美國反朝核的立場是虛偽的,因為美軍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並且有超過2萬8千名美軍官兵駐紮在韓國。

然而最近傳出朝鮮核子試爆地點有一些活動的消息。還有跡象表明朝鮮在發展射程達到美國本土的遠程飛彈,縮小核彈頭使之能安裝在飛彈上的工作也取得了進展。

朝鮮飛彈的發射、核子試爆或者其他挑釁將削弱習近平目前的友善舉動,還可能使北京與華盛頓在遏制朝鮮的政策上再次靠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