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避胡錦濤悲劇 習近平軍改釜底抽薪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王安石著名的「三不足」論斷,被改革者奉為圭臬,但真正能夠實踐的卻在少數。習近平便是少數中的少數,在此輪軍改,以及此前的各項制度性改革,便展現出了足夠的勇氣和魄力。

「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共建」,是中共軍改的「12字方針」。在這一改革思路下,解放軍的謀求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上徹底改變,形成「軍委—戰區—部隊」作戰指揮,「軍委—軍種—部隊」領導管理,以及「軍委—軍委部門—派駐機構」的權力監督「三大體系」。而這一系列調整的最為核心的目的,就是中央軍委領導權的強化;而其產生的效果,便是讓習近平站上權力塔尖,避免胡錦濤式被架空的歷史悲劇。

「三大體系」底定乾坤

「推進領導掌控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有機統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共建的格局」,是習近平軍改的思路和方針。在這一改革思路下,解放軍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將形成「軍委—戰區—部隊」作戰指揮體系,「軍委—軍種—部隊」領導管理體系,以及「軍委—軍委部門—派駐機構」的權力監督體系,通過集權與分權重新構建的「三大體系」的運行,能夠有效地將軍隊的指揮權統一於軍委之下。

中國軍隊現行的總部、軍區領導指揮體制,集決策、執行、監督職能於一體,暴露出不少弊端。特別是四總部權力過於集中,事實上成了一個獨立領導層級,代行了軍委許多職能,客觀上使軍委成為一個空架子。當年,已經被查的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通過掌控四總部,在軍中廣泛安插親信,通過軍官晉升牟利,便是前車之鑑。

因此,這次把總部制改為多部制,原來權力高度集中的「總部領導機關」,變成權力互相有所制約的「軍委辦事機關」,從而就保證軍隊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之下,也即在中共總書記和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之下。這就徹底解決了軍隊直接領導權和指揮權的歸屬問題。

另外,目前中國軍隊以陸軍為主體,且七大軍區主將均為陸軍出身,軍隊中海、陸、空不同的體系各自為戰,軍區高層指揮不了海、空軍,海、空軍又難以及時得到路基力量的支援。從軍區到戰區的改變,便是要打破這一僵局。戰區與軍區的不同在於,戰時戰區有指揮轄區內海、陸、空一切軍事力量的權力。而戰區又在軍委的直接領導之下,其權力也將垂直集中於軍委。

而組建新的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調整組建軍委審計署,這三個機構所構成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同樣也將集中在軍委直接領導之下,甚至可能直接向習近平負責。通過集權與分權構建的新的軍隊管理與作戰體系,將使習近平把軍權牢牢抓在手中,站上權力塔尖。

胡錦濤歷史悲劇不再

毛澤東到習近平,「黨指揮槍」,可謂警鐘長鳴。但問題在於,如何能夠保證槍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的前任胡錦濤便是前車之鑑。有關胡錦濤權威旁落的傳言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有報導稱,槍桿子、刀把子甚至筆桿子都在胡錦濤時期出現重大問題,胡錦濤之所以一直生活在江澤民的陰影之下難有作為,實則因為江澤民牢牢掌控軍權。胡錦濤時代的中央軍委,被江澤民留下的3名副主席曹剛川、郭伯雄、徐才厚持續把持。

而隨著胡錦濤時期兩大軍頭——郭伯雄和徐才厚的陷落,更是向外界直接傳遞出兩大信號:

其一,外界此前都知道胡錦濤是「弱主」,但沒想到一代總書記竟被分權至此地步;其二,也正式印證了外界此前對於中國軍隊領導體制並非「軍委主席負責制」,實際是「軍委副主席負責制」的判斷。胡錦濤這個軍委主席幾乎成為擺設。

多維新聞此前就曾指出,習近平上台後振作綱紀的動作已經足以顯現其誓不做胡錦濤式「弱主」的態度。從堅持栗戰書提前接班令計劃並將令「發配」全國政協後查處,到上台後迅速撫定三軍徹查徐才厚、郭伯雄,整肅軍紀,力挺「閻王」王岐山橫掃各地官場「踏平」山頭主義重整黨紀,在破除「九龍治水」,領銜深改組、國安委等超級架構完成「集權」……都是對胡錦濤時代權力旁落弊政的反擊。

而今,習近平軍改推翻原有的軍隊指揮系統,廢除了七大軍區,設立四大戰區;確立三種垂直的作戰指揮、領導管理以及權力監督體系,這幾乎是摧毀原有軍隊官僚體系之後的重建。可以預見,軍改後將領的職務必然發生變動,新的軍事系統中會出現全新的職位,習近平信得過的人無疑將占據關鍵位置。待軍改完成,習近平作為全新軍事系統的締造者,對軍隊的掌控力將空前加強,真正實現「軍委主席負責制」。而這樣的局面,可能至少會影響到未來30年中國軍隊的權力走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