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何有些病在國外死活查不出 一回國就輕易確診?圖

其實在國內這種情況同樣存在。疾病的診斷是一個極其極其複雜的過程,其實同樣有很多疾病在國內死活查不出來但到了國外確診的。既不知道在國內看的什麼醫院、在國外看的什麼醫院,也不知這個病的診斷難度多大。不過國內都常見到換一圈醫院才能最終確診的情況,所以題主說的這個現象我相信確實存在,正如反過來的例子必然也不少見。

為什麼有些病在國外死活查不出來,一回國就被輕易確診了?

看了看上面的回答,不少確實說得有道理,總結一下回答題主問題,大致有這麼幾個原因(其實上面基本都提到了):

1、疾病譜不同。

上面有回答提到的結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其實在國內這種情況同樣存在。以大骨節病為例,這個病在我國主要見於東北、陝西、山西等省份,因此在南方的骨科診室里,很多大夫根本都不會去想「大骨節病」這個診斷(甚至不少大夫因為從沒見過而根本都不記得課本上還提過這個病了吧……),但東北、西北甚至北京的骨科醫生往往在看到患者籍貫的時候就會開始警惕了——這種思維對於這種相對不常見的疾病時往往是至關重要的。

2、分層診療。

我國幾乎沒有分層就診這一說。患者們的就診習慣是但凡有條件能去大醫院的絕對不去小醫院,所以很多時候是在拿我國三級三甲的水平跟國外的社區醫生比……稍微想一想,為了看病從國外專程回國,還能不去找個頂尖三甲的名醫看看?要是有誰在社區衛生院沒能診斷的病跑到梅奧確診了,是不是就能說「為毛有些病在國內死活查不出來,一出國就被輕易確診了」?

3、醫患環境。

我國當前的醫患環境用鍾南山院士的話來說是「劍拔弩張」。國內患者對誤診漏診幾乎是零容忍,因此國內醫生在進行診斷時往往養成「完善檢查以防漏診誤診」的習慣。你說一個上腹痛的病人開心電圖幹嘛?急診上一百個肚子疼的病人里也出不了一個心梗的,但醫生不敢冒這個險:萬一是呢(我們還真遇到過心梗表現為上腹痛的甚至牙痛的)?於是常規查心電圖,那99個不是心梗的只能陪著把心電圖做了。是,這樣一來勞民傷財,但診斷水平確實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4、抗生素的用藥習慣。

這個其實不算診斷。我國的抗生素濫用是一個至今沒有得到解決的大問題,但西方某些醫生的做法卻又給人一種矯枉過正的感覺。我們就聽說本院呼吸科接過一個從英國回來的肺膿腫病人——17歲。在我國,如此年輕又沒有什麼基礎疾病,得肺膿腫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看到有位匿名知友說「人家只是捨不得上抗生素,燒燒就過去了」,那麼燒成肺膿腫可也算是先進性的表現?濫用固然不對,但嚴到該用也不用,是不是恰當?退一步說,人家有些地方發燒確實能批下假來好好歇歇,國內有多少人有這個條件感個冒都能請三天假呢?

5、其實有很多人還忽略了一個叫「病程」的東西……

以病毒性傳染病為例,這類病很多是以發熱咳嗽之類的非特異性症狀起病,幾個小時乃至幾天之後,才開始出現皮疹、皰疹之類的特異性症狀。

這種情況在國內不同等級醫院之間其實極其常見:小孩發燒,送到當地醫院輸了一晚上液不見好,父母著急趕緊往省城送,路上隨著病情進展疹子出來了——您告訴我一個發燒的和一個發燒伴特徵性皮疹的患兒,哪個診斷起來更容易些?但家屬只會想「還是省城大夫水平高,看一眼就大體上心裡有數了」……

6、孤例不證。

疾病的診斷是一個極其極其複雜的過程,其實同樣有很多疾病在國內死活查不出來但到了國外確診的。然而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既不知道在國內看的什麼醫院、在國外看的什麼醫院,也不知這個病的診斷難度多大。我手頭沒有數據,國內外的診斷準確率如何不敢亂說。不過國內都常見到換一圈醫院才能最終確診的情況,所以題主說的這個現象我相信確實存在,正如反過來的例子必然也不少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