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巨變來臨?習近平罕見密集調研信號強烈

自去年年底,習近平視察了《解放軍報》後,又於北京時間2016年2月19日,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進行考察調研。習近平馬對宣傳系統進行如此密集調研,也當屬罕見,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觀點認為,習近平此次前往中國三大主串流媒體的用意或有兩點。首先,習此次調研表示出黨對主串流媒體的領導是萬宗之本。其次,在開年之初的中國宣傳部長會議後,在中共總體領導下的宣傳系統改革時機可能已經到來。

由於,剛剛閉幕的2016年中國宣傳部長會議中,已經傳達出「黨管宣傳、黨管媒體」的總體基調,再聯繫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中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也強調了媒體應「站穩政治立場」。無疑,本次習近平調研三大媒體的用意,又將是一次「黨管媒體」的進一步深化。還應看到的是,新年的中國宣傳部長會議,也釋放出文宣系統需要改變舊思維的新信號,多數人相信,這會隨著習近平的調研而被全部釋放。

另有觀察人士稱,就在習近平密集調研官媒的前幾天,《人民日報》旗下海外喉舌《環球時報》總編胡錫2月14日在微博發聲,稱中國應放開言路,鼓勵、寬容建設性批評,對非建設性批評也應有一定承受力,國家的應對能力是寬裕的。一直以較「左」言論著稱的胡錫進言論一出,立即引起外界轟動,有人指出是胡對現有媒體自由度的不滿。但也多數觀點認為,由於《環球日報》身處中共體制內,對宣傳系統的一些重大決策都有可能預先察覺。此番胡錫進一反常態呼籲放開言路,很可能嗅到了高層對於媒體言路,出現態度放寬的意味。

需要注意的是,習近平在19日視察官媒新華社時也指出,「基層幹部作風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新聞記者要深入調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況。」而此前,中國對記者及媒體對於調查和做研究報告的態度進一步收緊,「澎湃新聞」一篇揭露三峽大壩社會和環境成本的調查報導曾在網上發表七個小時之後就被撤下。而習近平此次對記者表示了「調查和研究報告」的態度,無疑是中國媒體業一場久逢的「政治甘霖」,至少可以說的是,地方的「調查報告」應該不會再是一個較為敏感的事物。

據相關媒體統計表明,近幾年來,中國的新聞工作者數量銳減,曾經活躍在調查一線的記者們進入離職潮,中國各大報紙媒體機構進入「空巢」式的無人可用窘局。深諳中國媒體審查制度的前《中國青年報》記者林天宏,在2014年一篇博客針對自由派報紙媒體《南方周末》聲援中稱,「所有這些年,像我一樣的人們看到我們的文章被槍斃,我們的聲音被箝制,我們開始習慣了這些。我們開始妥協,並自我審查,我們已經走得太遠,就像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最初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

資料顯示,在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新聞自由排行榜上,中國去年倒退一名,在180個國家當中排名第176名。或許,習近平正是注意到了現今中國媒體所處的尷尬境地,所以表達出了允許進行針對底層民眾的深度調查報告的態度,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基於此,外界便不難理解,胡錫進為何由「左」轉「右」,罕見在微博發聲。可以相信,中國媒體言路放寬的「萌芽」正在出現,而究竟習近平能否以「海納百川」的態度對待媒體,一改中國國內死氣沉沉的媒體僵性思維並打破沉默局面,理應值得外界期待。

還應看到的是,無論是中國思想工作會議或宣傳部長工作會議,習近平一直力推中國媒體在海外和國際媒體,形成力量上的「均勢」。基於放開話語權管制與重建媒體新思維的需要,這也勢必會是本次習近平進行宣傳系統改革的一次動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