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好意外!「中國製造」成本只比美國低4%

分析師Gregory Daco和Jeremy Leonard在報告中寫道,中國的薪酬增長遠遠超過生產效率的增長,疊加人民幣走強的影響,中國單位勞動力成本已經只比美國低4%。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成本優勢正在式微,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分項是,單位勞動力成本的攀升。

全球經濟研究和政府企業諮詢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前有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中國製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已經趨近於美國(如圖1)。而兩國之間單位勞動力的生產率相差懸殊,則絲毫未見改善(如圖2)。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儘管2014年製造業平均工資水平已經比2013年上漲約10%。但若按每天8小時計算,製造業平均年薪不足5萬人民幣折算下來,平均時薪仍然僅為4.5美元,處於美國最低時薪的水平線上。

根據單位勞動力成本=平均勞動報酬/勞動生產率,不難發現,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為勞動生產率的低下,造成了單位勞動力成本的攀升。

分析師Gregory Daco和Jeremy Leonard在報告中寫道,中國的薪酬增長遠遠超過生產效率的增長,疊加人民幣走強的影響,中國單位勞動力成本已經只比美國低4%。

兩位分析師還稱,儘管美國製造業現在面臨美元走強、頁岩能源投資銳減的逆風,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製造業仍具強勁的競爭力。

這個判斷是有依據的,如上圖2,從2003年至2016年,美國製造業單位勞動力生產率增長約40%,超過德國(+25%)和英國(+30%)。儘管同期印度和中國的產生效率已經接近翻番,但相較而言,美國單位勞動力的生產率仍然要比中印高出80%到90%。

不過,美國製造業前景亦隱現風險,其中一個就是美元繼續走強對出口形成的壓力。

彭博援引上述分析師續稱,如果美元繼續升值20%,將會削弱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並再度使中國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全球製造中心,也會增加日本製造業的優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