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國製造業將全面趕超中國 居全球第一

《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的報告日前由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聯合發布,其研究是在對全球超過500名製造業CEO和高管進行調研訪問的基礎上得出。2016年,製造業競爭力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

據綜合媒體4月11日報導稱,《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每三年發布一次。全球企業高管們表示,人才、成本競爭力與勞動生產率是驅動製造業競爭力最重要的三大因素。2010年、2013年和2016年的三份報告中,得益於成本優勢,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均位於全球第一,無愧於「世界工廠」的稱號。

但是,製造業的發展正越來越重視另外兩個因素。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排名每三年就會上升一名,從2010年的第四名上升至2016年的第二名。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預計,到2020年,美國將在製造業競爭力方面超過中國,位居全球第一。

研究指出,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發展將是未來製造業的主要特徵。製造業目前正處於一個可持續、智能、安全和迅速崛起的階段,而美國將是這一行業轉型的領導者。

德勤全球消費與工業產品領導合伙人Tim Hanley認為:「美國正在開發先進的製造技術,包括智能互聯的產品和工廠;同時,美國在預測分析以及先進材料方面也屬世界領先,而這些因素正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過去中國製造業的迅速增長得益於城鎮化以及人口紅利,另外中國本身就是強大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並且擁有比周邊其他國家更好的基礎設施。過去十多年,中國製造業也抓住了中產階層興起的機遇,藉助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來實現自身的發展,已從最初的生產廉價商品為主,發展到建成完整的產業鏈。

不過,人口紅利已經漸漸遠去。過去十年,國內勞動力成本一直在增長。2005年-2015年,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年複合增長率達16%。由於擔心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發達經濟體的跨國公司正將生產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或者遷回本國。

創新和監管效率也帶來了問題。從2000年到2014年,中國國內研發總支出占GDP比例已從0.9%提高至2%。但智慧財產權保護法的執行情況引人憂慮。

根據美國商會的數據,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中國位居俄羅斯等許多新興經濟體之後,但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前。在監管方面,世界銀行的研究指出,中國在政策制定和執行方面與其他大型經濟體的差距很大。

德勤中國工業產品與服務主管合伙人董偉龍表示:「中國政府已注意到中國製造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並正在大力推動『中國製造2025』與『網際網路+』的計劃,同時落實相關舉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林億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