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海外對南海仲裁的反應:無力執行

美國政治學家、美國托萊多大學榮譽教授冉伯恭:估計中國今後不會從過去的立場後退:「實際上,大家都清楚,仲裁法庭沒有力量來強迫中國執行它的仲裁。」

圖片:據國際媒體報導,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建島引發地區形勢緊張,面臨壓力。(AFP FILE)

海牙南海仲裁案仲裁庭7月12號作出裁決,判菲律賓勝訴,並聲稱,中國對南海海域沒有「歷史性所有權」。中國立即表示:裁決無效。世界大多數國家也都對仲裁庭的裁決作出了各自的反應。

海牙仲裁法庭12號公布的裁決否決了中國對南海海域的「歷史性所有權」,否定了中國主張的「九段線」。

裁決出爐後,菲律賓方面表示將保持克制。美國表示,裁決將「對地區爭端的解決作出重要貢獻」。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曾表示,仲裁對台灣「沒有拘束力」。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敦促中國尊重國際制度(to respect international system)

針對所謂「歷史性所有權」,美國亞太法學研究所執行長孫遠釗教授解釋說,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實際上推翻了根據歷史上最早占有並開發來確定主權的做法:

「中國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員國之一;根據這個公約,以前的東西(根據最早占有並開發來確定對主權的聲索)就被取代了。仲裁法庭就是以此為基礎(作出裁決)的。」

美國政治學家、美國托萊多大學榮譽教授冉伯恭也說:仲裁庭的裁決否認了以歷史占有為理由進行主權聲索的傳統作法:

「仲裁庭否決了以長期占有為理由來聲索南海海域主權的做法。(但)傳統國際法上有這一條。」

冉教授說,仲裁法庭的裁決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國際仲裁法庭強烈地、一邊倒地支持菲律賓。」

孫遠兆教授說,仲裁法庭的裁決讓中國陷入困局:

「有一個困局:雖然你不承認(裁決),但是以後你怎麼辦?人家靠近了你所聲稱擁有的島礁,你是打它呢還是不打呢?」

不過,孫教授呼籲中國和其它當事方堅持協商辦事:

「一定要靠協商解決。」

冉伯恭教授援引美國國務院相關表態說,各當事方不要對裁決作出過度反應:

「菲律賓和中國都不要作過度反應,不要過度刺激對方。」

然而,冉教授說,他估計中國今後不會從過去的立場後退:

「實際上,大家都清楚,仲裁法庭沒有力量來強迫中國執行它的仲裁。」

(記者:楊家岱;責編:寇天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