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南海仲裁 美菲反應低調 給習近平提供機遇

——國際專家促北京冷靜應對南中國海仲裁

知名國際關係專家表示,菲律賓和美國對仲裁結果的表態相對低調,為中國未來解決南中國海糾紛打開了一扇門。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教授表示,各方目前都不應該採取進一步激化危機升級的行動,這對中國和外部世界都是一個挑戰。不過,從目前菲律賓和美國在仲裁案後的初步反應看,還是比較克制,這也給中國爭取通過談判解決糾紛提供了一個機遇。

2015年9月23日,中國一艘海警船在南中國海黃岩島附近接近菲律賓的一艘漁船(資料照片)。

在中國政府星期二針對南中國海仲裁案的結果,高調宣示一貫立場,即絕不接受和承認仲裁庭的裁決之後,有知名國際關係專家表示,菲律賓和美國對仲裁結果的表態相對低調,為中國未來解決南中國海糾紛打開了一扇門,建議中共政府冷靜觀察局勢,做出合理的判斷。

國際社會和媒體高度關注中國政府在南中國海仲裁結果出來之後,除高調錶態之外將採取什麼具體行動。媒體星期三報導,中共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介紹《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時,被問到是否會劃設南中國海防空識別區,劉振民回應稱,中國有這個權利,在南海是不是需要劃,要根據受到威脅的程度。如果中國的安全受到威脅,當然有權劃,這取決於中國的綜合判斷。

儘管劉振民的回應屬於中國的一貫立場,不過,媒體還是立即進行了廣泛的報導,顯示外界對南中國海防空識別區問題的高度敏感。

下下策?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美中關係專家黃靖博士星期三下午對美國之音表示,劉振民只是表明中國有這個權利,並不等於會劃,而中國政府目前應採取「被動的積極反應」,即先觀察外部世界未來的行動,然後再進行判斷和決策。

他說:「劉振民實際是說設不設識別區是中國的權利、中國的決策,並不等於說中國要設航空識別區。個人來講,我認為,航空識別區是下下策,中國有比航空識別區更多的牌可打。我是覺得,中國的反應整個來說,實際是一種被動的積極反應,就是看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國、菲律賓這些涉事國家,尤其是菲律賓,它們的反應如何。」

提供機遇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教授表示,各方目前都不應該採取進一步激化危機升級的行動,這對中國和外部世界都是一個挑戰。不過,從目前菲律賓和美國在仲裁案後的初步反應看,還是比較克制,這也給中國爭取通過談判解決糾紛提供了一個機遇。

他說:「我認為,雙方應當採取比較低調的態度,迅速地回到談判桌上,還是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問題是明智之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菲律賓政府的低調回應和美國國務院措辭非常謹慎的一個回應,我認為都是非常好的開端。如果能夠把這個裁決作為一個機遇,大家通過和平談判,把問題解決掉,或者至少能夠不讓危機升級,這是明智之舉,這實際上也給中國打開了一扇門。」

局勢複雜

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資深研究員多年的黃靖教授表示,他個人認為南中國海仲裁案的裁決,從國際法的角度是很好的,但是從國際政治,尤其區域戰略穩定和平來說,卻埋下了一個隱患,令南中國海的局勢更加複雜化,包括對立可能升級,因為不可能想像中國去執行這個裁決,也不可能想像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能夠強迫中國去執行。

他說:「裁決在國際法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裁決,從國際法的角度說。但從國際政治,尤其區域戰略穩定和平來說,無異於是玩火,實際上給地區的安定和平,埋下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定時炸彈。如果這個裁決不能被實施,只能使南海的爭端更複雜化、長期化,切入的各方利益也更加深入。也就是說,它實際對區域和平和安定起到了一個副作用。那麼,這個裁決除了是一紙空文以外,它對實際情況沒有任何幫助,實際上是副幫助。」

影響全球

另外,加拿大環球郵報星期三凌晨發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全球政治和國際法研究主任麥可.拜爾斯教授(Michael Byers)的評論文章認為,中國對南中國海仲裁案結果的反應,將決定全球政治的未來,中國是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全面合作夥伴,遵守外交和經濟關系所依賴的承諾?還是拒絕國際法,冒險成為一個被排斥的國家?

拜爾斯強調,中國處在一個轉折點,如果中國反應不當,世界將成為一個更少繁榮,但更加危險的地方。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