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加解說員侮辱中國選手?這篇文章說透了

8月11日,加拿大CBC電視台解說嘉賓拜倫·麥克唐納,在解說奧運比賽時忘記關麥,辱罵中國14歲游泳小將艾衍含「像死豬」(died like a pig),當天事件曝光後引發中外網友抨擊。

隨後,麥克唐納在CBC奧運節目中道歉,「我想花點時間為我昨晚在女子自由式接力比賽後的一個評論道歉,」麥克唐納說:「我提到了游泳運動員的表現,而不是針對他們本人,不用說,我沒有故意失禮冒犯之意,我感到非常抱歉。」但他在道歉聲明中提到並非針對運動員本人的說法,似乎並未平息網友的怒火。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質疑,「die like a pig」的性質最多就是「不恰當的措辭」,原話並不像某些人所謂的是「種族歧視」言論,這更像是一句「行業黑話」。對此,微信公號「城牆上的守夜人」(watcher_on_the_wall)刊文《他說中國游泳選手「像死豬」,又說自己沒有罵人,你信嗎?》,做了詳實的解釋,原文如下:

中國14歲游泳小將艾衍含

里約奧運女子4×200米自由式接力決賽,中國隊4名隊員拼盡全力,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這是隊裡年僅14歲的小將艾衍含,很棒的姑娘,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當加拿大國營電視台CBC直播這場比賽時,卻發生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比賽結束後,突然傳來畫外音:

"The little14-year-old from China dropped the ball, baby. Too excited, went out like stink, died like a pig. Thanks for that."

好多加拿大觀眾聽到這段都懵逼了,紛紛到推特上去吐槽,怎麼可以這樣粗俗地形容一個14歲的孩子,怎麼能以這種幸災樂禍的心態解說體育賽事?

中國讀者讀到相關報導時,更加震驚。處理這條新聞的編輯小窗問我,加拿大解說員真的說中國選手像臭屁(stink)一樣被淘汰(went out),像豬一樣死去(died like a pig)嗎?

我說:不是,這是「一上來游太快,最後沒體力掙扎不動了」的意思。幸好視頻編輯改了字幕,沒有像下圖這樣翻譯,否則中加之間要結下更大的梁子了。

然而許多中文媒體的小編,顯然不像我這麼有節操,也不太願意查字典,所以你會看到各種誇張的譯法(都是同行,我不點名,但都是有名的大媒體):

「出場的時候臭烘烘的,死得像頭豬。」

「她散發著臭味出現令人討厭,最後死的像頭豬落在後面。」

「像豬一樣去死吧。」

還有人借題發揮一下:

「這個來自中國的14歲小孩犯了一個錯誤,來里約奧運會,好像一隻渾身惡臭並快死去的豬,感謝上帝。」

這些翻譯當然都是錯的。

那麼這句引發眾怒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dropped the ball」(掉球)來自美式橄欖球之類的遊戲,意味著持球方可能失去球權,引申為出現失誤、未能成功、功虧一簣的意思。

例句:Everyone's counting on you, don't f***ing drop the ball.

翻譯:大家都指望你了,別tm出岔子。

「Like stink」確實比較容易引起誤會,屬於比較老派的俚語,現在很少人用了。「stink」本意確實是指臭氣,但它在詞組中,更接近「臭xiù」而不是「臭chòu」;like stink是指像氣味隨風飄散一樣迅捷。

例句:That Mustang goes like stink, a total beast, babe.

翻譯:那輛野馬車一溜煙跑得飛快,太禽獸了。

最有爭議的還數「died like pig」,許多媒體把這句話錯誤地解釋為「像豬一樣死去」,其實它本來的意思是「像豬一樣體力不支、掙扎不動」。由於die like a pig並不是一個固定的短語,所以我們需要把它拆開:

在體育運動中,die是個十分常見的說法,用於形容運動員接近終點體力不支、任何意志力都無法克服的虛脫感。

例句:Michael died so badly in the final lap that he only came in third.

翻譯:最後一圈麥可實在累虛脫了,最後只得了第三名。

剩下的地就比較「難洗」了,也許會被許多人罵,但我必須指出的是,豬在中文和英文裡,雖然都有負面含義,但卻是不同量級的

我在Quora上針對這個問題寫了一段:

「在中文裡,用豬和狗形容人都非常強烈的貶義,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比如看門狗在英語裡是守護者的意思,而在中文裡是奴才的意思。在中國說某人是豬,等於是罵他或她極度懶惰、骯髒、愚蠢、貪吃;而在西方某些文化里,豬雖然貪婪和暴食的象徵,但它代表的負面形象遠不如中文裡那麼強烈。

英文裡有許多關於豬的俗語,其中部分是負面的,但另外有相當多是中性的:比如sweat like a pig(像豬那樣出汗)表示汗如雨下;pigheaded(豬頭)表示堅定到了固執的程度;slicker than a greased pig(比塗滿油脂的豬還要滑)表示某事進行得一帆風順;bleed like a stuck pig(像被捅一刀的豬那樣流血)表示血流如注;squeal like a pig(像豬一樣嚎叫)表示因痛苦而慘叫;as happy as a pig in mud(像泥巴里的豬那樣歡樂)表示真的很開心。

使用以上所有俗語,基本都不會使西方人產生不快的感受,但用在中國人身上,則很容易產生負面的聯想,聽話者腦子裡出現的,是待宰的豬玀那種噁心、骯髒、無知、無助的形象。」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推特上許多英語母語國家的網友表示從來沒有聽過like stink,die like a pig之類的說法。這一是因為這種老掉牙的英式俚語美國不常用,二是因為不熟悉體育競技里的「黑話」。(其實就是他們英語不夠好)

在加拿大運動員隊伍里,die like a pig是種常見的說法,比如這位前運動員是這樣解釋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是安大略省的競技游泳選手,90年代參加過鐵人三項和田徑大師賽,我對'die like a pig'這個短語很熟悉,但源自何處就不知道了。」

加拿大體育信息資源中心(SIRC)是該國最權威的體育資訊網站,在2015年一篇關於帕運會游泳選手的報導中,有這麼一句話:

「我盡力去爭取,但最終died like a pig,我嘗試游快,然而付出了代價。」

這是殘奧選手Zachary MacAllister向記者形容自己體力不支的話,他該不會自己詛咒自己「像豬一樣死去」吧?

CBC電視台負責解說的是65歲前游泳運動員Byron MacDonald,他自然很熟悉這種詞彙,在直播時忘了關麥克風,黑話就直接冒出來了。

說了這麼多,好像在幫加拿大人「洗地」,其實不然,我只是希望大家先了解全部故事,再決定要不要憤怒。如果你問我,Byron MacDonald錯了嗎?

我認為他當然錯了,錯不在於他的評論多麼「惡意中傷」、多麼「下流卑劣」,而在於他漫不經心對待政治敏感問題的態度。

體育解說最應該注意保持專業、中立,不帶成見,避免「說垃圾話」,否則就和體育流氓沒什麼區別。但更重要的是,當MacDonald無心吐出那段話的時候,他完全把政治正確拋在了腦後。

在西方,「政治正確」是一道最重要的坎,少數人群的權益全靠它保障。沒有任何主持人敢在節目上用俚語調侃性少數派群體,因為等待他們的,將是LGBTIQ團體的維權抗議,很可能導致自己飯碗不保。

沒有任何人敢用neg**(黑人)這個詞——雖然它與「夜晚」同源,僅僅表示黑色——因為會引發非裔群體的雷霆之怒。

現在甚至沒人敢用fat(肥胖)形容別人了,因為說人胖已經成了一種「身體羞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正確的新詞plus-sized(大碼)。

同樣,retard(弱智)也屬於社會禁忌用語,你只能委婉地說mentally-challenged(心智受到挑戰的)。

如果政治正確過了頭,社交語詞就會出現偽善的畸形;但完全不注意政治正確,弱勢群體就會遭受無數不公正的待遇。在西方社會,華人正是這樣一個聲音缺失的弱勢群體,越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就越被認為好欺負。

所以你會看到,在無比重視政治正確的好萊塢,會用有色眼鏡看待亞裔,並拿偏見當做笑柄。

2016奧斯卡頒獎禮上,單口相聲演員Chris Rock調侃亞裔「書呆子」形象

既然健康範圍以內的政治正確是對多元文化和弱勢群體的一種保護,那麼就該一視同仁地應用到全社會所有群體,尤其在新聞輿論中,謹慎選擇用詞是必須的。

就憑這一點,CBC和MacDonald本人就應該道歉。

事實是,他們確實道歉了。

CBC公共關係部主任楚克·湯普森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媒體一份書面聲明,聲明全文如下:

「我們對節目中播出的相關言論表示真誠歉意。昨天晚上,我們及時地向我們的觀眾和社交媒體的關注人群進行了道歉。

需要澄清的是,拜倫的評論是針對游泳運動員的表現的,而不是針對她個人。他們顯然使用了不恰當和令人遺憾的措辭,拜倫本人對他的言論表示非常抱歉。他很可能在今天的某個時間就其昨晚的評論發表講話並進行播出。」

他們也在推特上向部分憤怒的網友私下道了歉:

至於MacDonald本人,則在第二天的奧運節目上說了對不起。

「我要藉此機會為自己在昨晚女子接力賽後做出的評論道歉,我指的是游泳選手的表現,而不是針對個人,並非故意不敬,我在此深表歉意。」

許多網友並不接受這樣的道歉,認為「不恰當和令人遺憾的措辭」是避重就輕,沒有誠意;認為對方是故意針對中國人。

其實,這件事的性質就是「不恰當的措辭」,畢竟原話並沒有故意侮辱中國人的意思,而不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種族歧視」言論。

我想說的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們既不能受了委屈憋著不說,也不能有受害者心態,覺得全世界都故意與中國為敵。

沒那麼多人想害你,許多傷害都是因為彼此不熟悉、不了解造成的,「城牆上的守夜人」這個公號存在的意義,就是要讓地球人互相了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城牆上的守夜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