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廢除共青團"接班人" 習近平效法古人選官策略

法廣稱,習正在效法唐朝丞相張九齡採用的「不歷州縣,不擬台省」、從基層選官的策略。沒有在地方州縣任職的經歷,就沒有擔任中央官員的資格。當時的唐朝丞相張九齡認為,官員任用上重內官、輕外任的積弊,導致地方官員升遷機率小,責任感降低,地方治理水平下降;同時導致中央負責決策的官員不了解地方實際情況,下情壅蔽,制定政策如同閉門造車。

近日團中央的《改革方案》出台,江派劉雲山旗下的共青團被認為進一步「邊緣化」,其「接班人」地位被廢除。同時,陸媒開始關注中共「後備幹部」制度。法廣稱,習正在效法唐朝丞相張九齡採用的「不歷州縣,不擬台省」、從基層選官的策略。

陸媒解碼中共「後備幹部」制度

8月初,有陸媒刊文解碼中共的「後備幹部」制度。

文章指,後備幹部制度產生於1980年代初期,主要為了解決當時迫在眉睫的新老幹部正常交替問題,也是中共首次考慮制度性選拔接班人。

文章稱,中共在頒布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一般應從後備幹部中選拔」,而對後備幹部的挑選範圍在不斷擴大,國有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亦在選拔之列。

文章稱,雖然後備幹部制度並非官員晉升的唯一出路,比如不少為高層領導人做過秘書的官員,也可以憑藉公選制度和差額選舉平步青雲。但就現任高層官員的履歷來看,走後備幹部制度一途的屬主流。

在中共的組織系統內,後備幹部的培養,是一個時間跨度極長的過程。想要成為後備幹部,至少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年齡、政治忠誠度以及自身的執政能力。在此體系下,省部級預備人才被規定在45歲到50歲之間,地廳級在40到45歲之間,而縣處級在35到40歲之間。

而政治忠誠度主要是看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看法是否和中央一致,是否遵從「八項規定」等。進入後備幹部隊伍的各級官員,還要接受各級黨校的脫產學習。從研習馬列文獻到參觀革命聖地,再到激烈的課堂討論,後備幹部不僅會在意識形態上接受強化訓練,也要在受訓期間接受組織部全方位的考察。

此外,後備幹部往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掛職鍛鍊,而最富挑戰性的招商引資和維穩,則成為掛職幹部最常見的實戰檢驗。

該文指,目前大陸已形成形同錐狀的後備幹部群體,覆蓋了多個層級。其中省部級後備幹部1000名左右、地廳級6000名、縣處級約4萬名,加起來近5萬人。

有黨媒評論,十八大後的反腐運動,不少人都疑問會不會打到無人可用的境地,中共的後備幹部制度,也許就是一個最好的回答。

外媒:習近平用人效仿張九齡

法廣此前分析認為,習近平自上台後,一直側重於對縣級官員的選拔任用,不但推動了全國縣級一把手的大規模輪訓,而且多次引用唐代丞相張九齡「不歷州縣,不擬台省」的用人策略。

「不歷州縣,不擬台省」的意思是,沒有在地方州縣任職的經歷,就沒有擔任中央官員的資格。當時的唐朝丞相張九齡認為,官員任用上重內官、輕外任的積弊,導致地方官員升遷機率小,責任感降低,地方治理水平下降;同時導致中央負責決策的官員不了解地方實際情況,下情壅蔽,制定政策如同閉門造車。

據記載,「不歷州縣,不擬台省」的選官制度,為造就唐朝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因此外界分析認為,習近平效法張九齡的選官制度,將為基層官員打開升遷之門。

共青團對抗習近平,「接班人」地位被廢

近年來,共青團一直以來被中共視為「接班人」。進入共青團系統,如同踏上了升官的快車道。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有分析認為,這套改革方案意味著共青團的地位被進一步弱化,通過共青團晉升上來的官員也難免被邊緣化。

在此之前,中共黨媒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曾點出了共青團的「四化」問題,即習近平批評共青團存在「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

實際上,習近平上台以來,不止一次對共青團提出批評。令計劃倒台後,海外媒體曾報導習近平批評共青團「高位截癱」,告誡團幹部「不要老想著升官,做接班人」。

由於工會、共青團屬於中共「群團工作」範疇,而現時專責黨務的江派常委劉雲山是「群團工作」的大總管。近年來,共青團多次配合同屬劉雲山主管的中宣部,製造輿論攻擊習王陣營。此前共青團和任志強曾爆發多次論戰,今年兩會前黨媒借圍攻任志強叫陣王岐山的事件中,共青團旗下的媒體也是一大主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