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熱帖:張高麗欠2000億想拍拍屁股債轉股?堅決不能讓他得逞!組圖

如果我說「市場主體只有兩種:騙子和傻子」,這也不全是調侃。

先不說新聞,我們從頭講。

拼裝出來的世界五百「強」

三來一補的加工業務是中國經濟80年代起起飛的利器,你看富士康現在的組裝業務也還養活了幾十萬人嘛。

但我要說世界五百強企業也是可以「組裝」起來的,你信嗎?

別不信,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家渤海鋼鐵就是。

動因是國務院一紙文件:

2009年3月,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四萬億」計劃大背景下,國務院發布了《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力爭到2011年,全國形成武鋼集團等幾個產能在50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鋼鐵企業;形成若干個產能在1000~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企業。

各地方為避免省內鋼鐵企業被其他省份大型鋼鐵企業重組,開始對省內的鋼鐵企業實施重組。

張高麗視察津鋼

天津市屬鋼鐵企業也挺兇險,北京就有首鋼集團、河北組建了河鋼集團、山東組建了山鋼集團。這麼看,天津周邊省市都出現了自己的鋼鐵集團。

天津鋼管本身也是優質資產,現在綜合實力位居全球第三、生產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如果被外省兼併了,天津國資委豈能甘心?

天津市國資委官員:「從國家產業政策來看,你自己不重組,就要被別人重組,冶金作為天津主要支柱性產業,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實現天津人自己的鋼鐵企業,四家鋼企(天津鋼管、天津鋼鐵、天津天鐵冶金、天津冶金,我不是在說繞口令)站了出來,他們的目標是:合體二段變身!

2010年,天津市主要領導(書記高麗、市長興國)拍板,渤海鋼鐵正式掛牌。當即獲得中字頭銀行1000億授信。

哦,忘了說,在授信簽字儀式上已落馬的天津前常務副市長楊棟樑曾當面感謝銀行支持。

四年後,渤海鋼鐵首次進入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並在次年再次入圍。這意味著信用的提升和授信額度的提升。

做強無能,敗家有術

渤鋼教你如何花光2000億

你看著世界500強很牛逼?如果我告訴你四家子公司在渤海鋼鐵成立三年後才合併報表你又作何感想?

中國的鋼企合併,多為拉郎配。但是呢,雖然自己業務不行,但級別在就牛逼,就是要跟你找彆扭。渤鋼四家子公司都是正局級單位,只有天津鋼管有競爭力,是集團盈利主題,那三家巴不得早點合併報表,於是就扯了三年皮。至於說具體業務的協調,那就更別想了。

中國不少國企是靠「拉郎配」做強做大

一位熟悉天津政商關係的知情人士:「渤海鋼鐵之所以一直未完成實質性整合,還與天津數百年來的碼頭文化有關,各個公司的利益格局無比堅固,針扎不進、雨潑不進。」

在各自為戰的情況下,這幫人居然在玩命擴張產能,現在粗鋼產量已經到了2200萬噸。這裡有對市場盲目樂觀的因素,也有展示自己存在感的意圖。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從12年開始大宗商品走向長期低估,鋼價跌跌不休,今年3月才炒了一波赫金行情。逆周期借貸擴張,你不死誰死?

從2012年開始,中國鋼鐵行業銷售利潤率始終小於1%,2012-2014年平均每年銷售利潤率為0.44%,去年則為-2.23%。

鋼鐵行業形勢不好,各國都高築壁壘。2010年4月,美國商務部裁定對天津鋼管開徵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進口稅。天津鋼管後決定投資10億美元,自2011年8月在得州建生產線,這又是一筆大投資。

雪上加霜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兩家公司還欠著渤鋼44億的應收帳款沒給。

還有2014至2015年,渤鋼集團資本營運公司在發行15億元人民幣債券及20億元港幣債券後,通過與中信集團合作獲得境外銀行貸款1億美元。巧的是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跌了不少了,我不知道當時他們做沒做外匯掉期,從結果看似乎是依舊盲目樂觀。

除了經營的問題,管理問題也逐漸暴露。今年6月12日,《天津日報》通報了天津市委巡視八組於去年10月15日-12月10日,對渤海鋼鐵及原旗下四大鋼鐵子公司的專項巡視結果。認為:

天津鋼鐵集團公司工人在工作

巡視組稱,渤海鋼鐵存在「以鋼吃鋼」現象,「一些領導人員利用職權和掌握的資源設租尋租,圍獵國有資產。」同時,內部監管漏洞多,「三重一大」制度流於形式,對資金、資產、資源、資本和工程項目的管理缺失缺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渤海鋼鐵黨委書記呂春風表示,「市委巡視組的反饋意見完全符合實際。」

總之經債委會排查,渤鋼的金融債務為1920億元,總資產為近2900億元,若加上商業債務,渤鋼已資不抵債。

而且這花錢的有問題,借給他錢的也有問題啊。

財新網,「天津鋼鐵從2011年開始就還不起銀行利息。」一位債權方證實了這一說法,他們早在多年前即得知天津鋼鐵實際資產負債表趨於惡化,卻依舊向其發放貸款,「這是因為每筆貸款的發放,基本都要走一系列複雜流程。如果貸給民營企業,金額不過成百上千萬。面對國企貸款,動輒就是單筆三五億元的生意。同樣的流程之下,我們肯定選擇與國企合作,畢竟他們擁有政府信用兜底。」

債權人說:我們早就看出來了!

早看出來還借給他錢···

看來債權人還是有剛兌信仰,這是病,得治。

那我們來看看天津市政府的所謂「財政兜底」的能力:

渤海鋼鐵僅金融債務規模便達到1920億元,而天津市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只有2667億元。

而且你要知道,天津還是靠高投資獲得的高增長。現在投資都乏力還給你去兜底?

歪腦筋不止於債轉股

2016年元旦前後,天津市高層召集金融機構,要求金融機構繼續「支持」天津市鋼鐵行業發展。我沒見過比這更蠢的做法了·····這等於是主動透底:我們撐不住了,但是你們要繼續借錢給我····

銀行人家也是要考核不良貸款率的啊,果然會一開完部分外資行等金融機構

抽貸,渤鋼資金鍊進一步惡化,部分貸款利息逾期。

管不了外資,好歹能管住自己的地盤上的銀行啊,據媒體報導,天津濱海農商行曾接到市國資委通知,不能對渤鋼等五家企業抽貸。

我市國資委將拆分作為化解危機的第一步。4月21日,天津市政府的一紙批文,將天管等四家企業正式從渤鋼分出,與渤鋼共同成為天津市國資委直管企業。世界五百強兩年游正式結束。

然而在《人民日報》「權威人士」刊發的《開局首季問大勢》稱「強調要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但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僅僅3個月後,發改委副主任承認正在研究「市場化債轉股」。

債轉股成為中共救國企的新招

據財新分析,「市場化債轉股」應該是指銀行可以搞轉股,但是不強制,完全是看企業的經營情況,能救則救,不能救讓他破產。

但你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央企還好,如果是地方國有企業,上面的經肯定會被地方國資委念歪。類似於:

權威人士:別動輒債轉股。

地方:哦。

發改委:可以研究啊。

地方:好!有您這句話我們馬上去辦!

發改委:我說市場化債轉股···

地方:啊?風太大聽不清,就聽見債轉股三個字,電話信號不好,沒事我先掛了。

這不,今天財新捅出了天津市國資委設計的債轉股方案細節:

初步方案是天津市政府成立一個基金,承接渤鋼集團在銀行的債務,年息僅3%。由此,銀行從渤鋼集團的債務泥潭中解套。

接盤的基金錢從何來?前述人士透露,這個基金會引入社會資本,其中銀行理財資金可以參與。那麼,很有可能會讓債權銀行按照債務比例用理財資金認購基金,由此替換掉銀行債務,但具體規模、期限、資產定價均未定。

我市國資委一定覺得自己天底下最聰明,社會資本都是傻逼,才能想出這麼個招····

當然,有剛兌信仰的你大可以去交智商稅,誰還能攔得住你···

接近渤鋼集團人士指出,這一債轉股的方案未必能做好。「

一是天津國資委中,沒有一位干金融出身的副主任,思路還停留在傳統工業那套模式上;

二是現在市管國有企業中以渤鋼集團、物產集團、泰達控股和城投集團的債務總額已經接近8000多億,且能變現的資產基本上沒有,風險巨大;

三是沒有人敢對這件事負責。」

隨著陸續到期的債務,這齣猴戲,看來還會演下去。

天津鋼管《2015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發行公告》則顯示,此次兌付日為2016年10月14日的短期融資券,須償還金融為46.4億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白梅

來源:微信號大黑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