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十九大媒體公關:詳細的劇本 周密的安排

作者:
中共十九大期間,人民大會堂設立了「黨代表通道」,在那裡安排代表接受記者採訪。中共如何在彰顯透明公開的同時又嚴守政治口徑?美聯社記者親歷了這樣一場精心導演的媒體活動。

中共十九大期間,人民大會堂設立了「黨代表通道」,在那裡安排代表接受記者採訪。中共如何在彰顯透明公開的同時又嚴守政治口徑?美聯社記者親歷了這樣一場精心導演的媒體活動。

攝影機已經開始運轉,鎂光燈亮起,記者們正在準備自己的筆電。

中共十九大會議組織者一大早就忙起了新聞發布會的準備工作,給那些選定的記者提供一個與中共領導幹部進行直接對話的機會。

對於不少西方記者來說,這個「黨代表通道」採訪活動可能會令人聯想到美國國會議員在華盛頓國會山走廊即興接受採訪的場景。但是兩者之間卻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一位手持步話機的活動組織者將黨代表以四人為一組,帶到一排麥克風前面。採訪活動開始後,幾位代表逐個進行自我介紹。接受採訪的黨代表來自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有飛行員、教師,也有作家、農民。

在自我介紹結束之後,主持人準備選擇記者提問。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考慮要選誰,然後說出了記者的名字,儘管當時並沒有人舉手示意。記者們提出的問題也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然後代表們按照準備好的內容回答,很少會即興發揮。

在人民大會堂內組織的這個黨代表通道採訪活動,其實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一個考驗,如何既能順應提高透明度的呼聲,同時又嚴守政治口徑。長篇社論仍然會發表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但是21世紀中國的政治宣傳途徑已經不限於此。經過精心周密策劃和導演的新聞發布會,也為國家媒體創造了新聞頭條和視頻報導的素材。

「中共深諳公關遊戲之道」,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傅景華對美聯社表示,「他們了解媒體的本質所在。他們需要有人在鏡頭面前講話,即使只是複述黨的綱領,他們也需要打造聲音和影像。」

儘管有時候一些中國政治事件會引起爭議,但是這種精心策劃的採訪活動仍然可以「按照自己可控的方向去給媒體角度定下一個框架」。

比如為了讓記者會看起來更開放,更具有國際化效果,主持人常常會提名一些「外國記者」來提問題,但最後人們發現這些所謂外國記者其實是為中國國家媒體工作的。

比如本周四的採訪活動中,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供職的印度記者巴拉沙爾(Akhil Parashar)就得到了提問的機會。他的手有些發抖,他對著自己手機里準備好的內容用中文向一名電腦工程師提問,中國建造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是不是單純為了建造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工程師回答說,不是。但是在和他一樣的年輕才俊的努力下,中國可以保證自己在21世紀科學界的優勢地位。

「感謝代表們的精彩回答」,主持人說,「有請下一組代表。」

在採訪活動結束後,巴拉沙爾和周圍祝賀他的人寒暄。為什麼他能夠得到提問的機會呢?是因為他中文說得好?還是因為他資歷深?

這位印度記者說自己不知道。「我想這應該是事先安排好的」,他說,「是我的老闆,或者我老闆的老闆決定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秦瑞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