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貿易持久戰 習近平能否闖過這道坎

這個星期是美中關係繁忙的一周。首先,中國商務部與美國財政部在華盛頓舉行貿易戰開打以來的首次談判,但未能取得成果;其次,美國從星期四開始對新一輪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北京立刻採取同等報復措施。最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開始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提案舉行公聽會;如果通過,新關稅將在9月開始實施。貿易戰打到現在,對美中兩國經濟開始顯現什麼效果?川普聲稱對中國有」長遠之計「,並不在乎何時結束貿易戰。相比之下,習近平有沒有同樣的自信?

葉檀:全球經濟板塊重構需要時間

中國著名經濟學者、「葉檀財經」創始人葉檀女士認為,這次會談其實沒什麼看點。一,這次會談級別比較低;二,最後雙方沒有達成基本共識;三,結束後雙方各自提出對16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現在看來,對於這個貿易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還會繼續談;二,目前來看,談判作用並不大;三,中美各自都在與其他國家簽署低關稅或零關稅的協議。貿易戰對雙方經濟都有較大的影響。美國方面,現在大家關心的是它是否會降息,經濟會否從高峰迴落。中國方面,大家關心的是關稅增加之後我們的成本到底會上升多少?如果繼續上升,會否對中國製造業形成很大的衝擊?

有人認為中方正等待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在眾議院的多數,從而讓川普的貿易政策難以為繼,對於這會不會是中方對美國的又一次誤判,葉檀說,第一,如果以前有誤判,那麼根據形勢推進,幾輪談判下來後,誤判概率會下降。第二,中國同時也和其他國家談,這個過程中會對全球形勢形成更深刻的分析。以不變應萬變背後的邏輯是,全球經濟有自身規律,板塊重新構造的過程中是會有衝突出現,有時靜觀其變是個較好的辦法。其實,即便對此沒有誤判,實際上在一定前提下中方也沒什麼更好的選擇了。中國的一些弱勢之處如果沒法在短期內解決,那即便是判斷清晰,也沒法實現在短期內讓所有板塊都齊頭並進。之前,中國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大量出口的同時也成了全球的消費基地。中國有近14億人口,它的消費增量會對全球都有大影響。我們也很難想像美國在構建產業鏈的過程中把中低端製造業全部移回美國。所以這個重新構造的過程也需要時間。或許美日歐可以形成零關稅區域,但其消費不一定有增量。雖然美國的人口和經濟總量一直在增加,但日本人口是大問題,日本若要增加進口就意味著出口也要增加。但在總體銷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兩國間的零關稅其實意義不大。它們必須得找到新的消費增長點才行。比如,如果印度起來了,那對於日本和歐盟的經濟發展就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魏碧洲:國際變化的不確定性對中國十分不利

北美「世界日報」副總編魏碧洲先生說,2000億美金這筆確實是報復性關稅,數額近中國對美出口數額的一般,所以若真在9月底10月初實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大衝擊。中國產業鏈外移的情況早就出現了,只是被中國政府忽略了。現在,中國很多的下游產業鏈已經在出走了,中國的製造成本,尤其是環保成本已經在不斷增加。川普的上台加速了這個過程。若在今年11月前雙方間沒能談出明確條例的話,在中國中下游產業鏈上的美國各大公司會跑得更快。中國現在想出有效辦法來堵住這個缺口是個非常重要的。而且,現在整個國際分工也因為川普的一系列舉動作出了調整。川普政府為美國公司減稅,吸引大批公司回國。美國現在與墨西哥、加拿大等國都在進行談判,可能會有新的整合和變化。這種情況下,中國如果再不根據形勢想出新辦法,這當中的不確定性對中國十分不利。

魏碧洲:中國試圖影響美國內政,引美國警惕

針對川普最近警告美國要更加警惕中國的推文,魏碧洲說,川普的話顯然是話裡有話,而且也不是空穴來風。從他作為總統能掌握的資訊來看,他在推特上作出這樣的說明,顯然是有事情在發生。最近Breitbart網站貼出一篇文章,展示了中國《環球網》上用英語製作的一個動畫,講的內容是中國人很喜歡吃加州的杏仁,但由於川普的關稅政策,現在這些杏仁都沒法來中國了。這個動畫特地用了英語,事實上就是想影響美國這邊的選民,尤其是出產杏仁的選民。另外還有個例子,川普最近發推批評中國的類海洛因芬太尼進入美國,造成中西部很多服用了的人死亡。關於此事已經在上海逮捕兩人,麻州也逮捕了一個。對於美國來講,這是個重要的內政問題,川普現在也把它提出來了。

陳破空中共高層是談判障礙的源頭

政論作家,時局分析人士陳破空先生說,這次中美談判的特點是邊打邊談,邊談邊打。一邊談判,一邊新一輪的加征關稅開始了。另一看點是,雖然談判無果,但攤開了一件事。據報導,中方對美國的要求分成三部分。其一是中方增加對美國進口,消除貿易逆差。這一點中方立即可以做到。其二是進一步打開中方市場,這一點中方認為需要分好幾年來做到。其三是中方不能脅迫美國公司轉移技術,要打開市場准入。這一點中方認為不能談判,自己做不到,因為他們認為這部分涉及到中國國家安全。中方暗示,這些公司進入中國後,其數據該在中方的監控和掌握之下。當然他們指的國家安全就是政權安全。可見,雙方談判的真正障礙是中方,中方談判的真正障礙是中共高層,中共高層的真正障礙是制度。其意思明確,不管怎麼談怎麼打,保持一黨專政絲毫不能改變。

陳破空:習近平還在誤判美中貿易戰

陳破空說,說習近平缺乏應對之策是比較輕的說法。實際上習近平是在盲目等待。他的盲目等待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中共作為世上最保守的政黨,以不變應萬變,穩定優先。二,習近平不斷在不斷做出誤判。他誤判貿易戰打不起來,誤判川普會受到國內商界的反對,誤判能分散美國民意而團結中國民意。他現在依舊在作出誤判,比如等待美國的中期選舉,等待川普被彈劾,或者等待川普無法連任,等等。所以習近平確實是毫無政策,因為他確定了一個「不變」。他最近召開了宣傳大會,說對外宣傳要變,對內宣傳不變。也就是對外宣傳要回歸韜光養晦,不讓外人察覺自己的狂妄。但實質上的東西一點未變。比如這次談判中就提到了中方曾與布希政府交涉時提出過的三個「核心利益」。第一是中國的政治制度和體制不能受影響,第二才是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第三是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它始終把政權的安穩視為重中之重。這種情況下,中方不可能有多大的靈活性,這也決定了習近平政權只能在被動位置了。現在美歐日三大經濟體逐步合一,可以聯合起來對付中共,讓中共備受難堪。加之現在俄羅斯也頻頻表態,限制華為與中興的手機,猛批中國的一帶一路,指責中國剽竊俄羅斯的航天技術,等等。現在俄羅斯也在北面形成了包圍態勢,所以現在中國的處境非常不利。其癥結還是在於這個制度本身缺乏彈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