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 這2類作惡行為的後果最嚴重

冤有頭、債有主,這句話能夠運用至今,必定有它的道理。一個人引出的冤孽、負債最後都會追根溯源,成為這人的結果。

佛法道因果報應,種下的因,終究會結果,時間是最好的證明。有人認為,作惡不僅不會被懲罰,反而會過得有滋有味。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研究: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心理學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種下惡因的人今生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報應。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關於人類死亡率的研究顯示,不同身份、背景、種族的人群中,那些樂於助人的人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那些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死亡率相差4到5倍。

對於惡人,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分開來看,這些惡人有的是大奸大惡之人,有的是陰險狡詐之人,有的則是貪圖私利之人等等。

大多數時候,我們厭倦討厭的並不是一貫擁有作惡行為的人,而是對那些隱藏在身邊的小人憤怒不已。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這兩類小人行為最容易得到惡果,也最容易遭人唾棄。

陽奉陰違

第一類是陽奉陰違的行徑。客觀上說,陽奉陰違分為兩類,一類是為善,一類是為惡。

大眾所厭棄的便是為惡這類。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所表現的是這個人的言行不一,品質低劣。

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可能是自私,可能是心中的惡念,也可能是貪慾。生活中並不缺乏這類人。

可能很多人在舒適圈待久了便會遺忘社會其實是個大染缸,它能讓無欲無求的人索取無度,也能把品性純良的人逼上絕路。而在這中間,小人的作為無疑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當人們反應過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本不是氣運不順,而是有人有意為之,屬於這些小人的報應也就來了。

為什麼人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所謂善惡、所謂因果又是如何形成的?

這些有著陽奉陰違行為的個體是天生如此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人的性格形成原因只一部分來自於遺傳基因,另外一部分則是來自於環境影響。

環境因素又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些因素的交叉才得來複雜的人性。所以,這些作惡的人所接觸的環境必然與善良的人不同,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也與大部分人有著差異。

家庭環境

學校環境

社會環境

有的人作惡、陽奉陰違是因為他不滿足於生活現狀,或是對他人生出嫉妒的心緒,也有人是這兩者的結合體。

騰訊視頻上有一檔熱播的情感綜藝節目《現在就告白》。

其中一期節目講的是一對女閨蜜的故事,這兩人其中一個家庭條件十分優越,且對另一個家庭條件差的很好。

然而表面上這個貧困女孩對富家女也很友好,背地裡卻設計陷害她出軌、且搶了她的男朋友。雖然最後這個貧窮的女孩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最後她不僅失去了友情,連她處心積慮得來的愛情也離她遠去。

顯而易見,這個對生活對朋友陽奉陰違的貧窮女孩已經自食惡果,我們在對富家女報以同情的同時,也很慶幸她看清了這個人。

忘恩負義

第二種則是忘恩負義。農夫與蛇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蛇不感念農夫對它的救命之恩,對農夫反咬一口。忘恩負義的人大多不懂得感恩,認為別人幫助他是理所當然。

也有一部分人把別人的幫助當作是迫害,這類人隱隱已經有了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症狀。無論如何,這種行為終歸會讓人厭惡。

當今社會,最是提倡感恩,對忘恩負義這種行為容忍度幾乎為零。因為沒人想自己幫助了一個人,到頭來卻要被迫害。

其實,每個人都有陰暗的一面,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說,本我內心的欲望是每個人都有的,關鍵就在於個體的自我能否壓制住這股欲望,以及超我對這兩者的控制力度,三者平衡則相安無事,本我壯大則出現問題。

生在凡世間,每個人都會染上凡世氣息,擁有七情六慾。可見,有欲望很正常。然而不是每個都能把欲望控制得恰如其分,因此,便有了適可而止和得寸進尺兩類人。

墨家思想中提到,「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這也認同了佛家思想有什麼因必有什麼果。因果報應並不是玄而又玄的傳說,它真實存在於生活中,稍微不留神,我們便會陷入因果循環中,這也是提醒我們,為人真誠善良,未來才不會被惡報纏身。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第一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