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報復性消費 還是報復性存錢?

作者:

徐瑾:疫情之下,報復性消費曾被寄予振興經濟的厚望;如今報復性存錢的興起,年輕人消費有何變化?

隨著疫情穩定,國內媒體開始鼓譟後疫情時代到來。如果疫情最危險的時期已經過去,那麼大眾憧憬的經濟,會回暖麼?

此刻,拼經濟成為核心要點,那麼經濟復甦情況如何?在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除了投資和出口,消費被寄予厚望。「報復性消費」,曾經是大家期待的疫情後經濟反彈的強心針。

報復性消費:遲到還是缺席?

理論上,這不是行不通,就像很多人認為,目前消費占GDP不到4成,對比已開發國家5到7成的水平,顯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這個邏輯,如果走得通,就是房地產大漲的邏輯。走不通,就和瑞幸希望把中國變為咖啡之國類似。

如今看來,並不容易。報復性消費,應該是疫情中壓抑最嚴重的行業首當其衝,例如餐飲與旅遊。但是,從這兩個行業的恢復來看,並不理想。

以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旅行來看,目前還是在艱難掙扎。2020年五一長假,是旅行的傳統節日,上海等地方也進行了刺激消費的舉措。效果如何?按照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的五日間,中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收入475.6億元。對比2019年的四天長假,人次同比下降47%,收入同比下降63%。由此可見,不僅旅行的人數大幅下滑,大家消費金額下降甚至遠比人次更多。

除了旅行,餐飲業更是受衝擊的重點。2020年4月,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布了報告。報告透露兩點信息,多數餐飲開始復工,樣本餐企提供堂食比例高達88.26%,餐飲行業復工復產率大幅提升;但營業額回升有限,超九成企業營業額同比下降50%以上,94.61%的餐企客流量不足去年一半。

如此看來,即使3月數據回暖,整個情況並不樂觀。線上消費的活躍,並不能挽救線下消費甚至整體消費的萎靡。按照商務部數據,2020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6萬億元,同比下降19%。

有的觀點認為,報復性消費也許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當下看來,比起報復性消費,更早到的是「報復性存錢」。按照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國居民存款增加6.47萬億元,同比多了4000億元。

報復性存錢的背後

消費的主力和潮流,往往來自年輕人,也就是「後浪們」。從數據來看,90/00後人數,大概超過人口的五分之一。這一波消費熱潮最受打擊的,恐怕是年輕人。海底撈漲價也道歉,頭部奶茶漲價卻是他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消費,尤其年輕人的消費,能否拯救經濟?很難。不少年輕人的消費,是依靠消費信貸支持,也就是日常的信用卡、花唄等工具提前借款,還款依靠日常工資流水。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裁員等情況,那麼不少人原本瀟灑的生活方式難以為繼。按照尼爾森Nielsen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年輕人的平均負債超過13萬。更關鍵的,超60%的工作90後擁有實質性負債,比例高於其他群體。

經濟學者劉海影注意到,疫情之後,短期消費貸款與長期消費貸款出現了離差。在此,兩者均常年大幅上漲,且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大於長期消費增速——這可能部分地反映90後湧入這個市場帶來的結構化變化;

如今這一情況面臨變化,2020年,短期消費貸款斷崖下跌,這意味著什麼?劉海影認為,這表明大家對於貸款消費,明顯更加謹慎了,「而長期消費貸款增速則翹頭上升,可能有先購買後抵押貸款的情況。兩者的不同方向變化,暗示消費者正在重新審視他們的消費決策,變得更加審慎。」

每一代年輕人,都在超前消費,也背負債務。但是這一代後浪的機會,可能少於前浪。他們錯過了改革開放帶來的人才紅利,那個時候外企是不少年輕人的首選。他們也錯過了房地產上漲的黃金時代,這意味著,也許「前浪」一句漲房租,不少年輕人就倍感壓力。

未來十年,將是一個軟階層時代。軟階層是意味著階層地位不穩定的城市中等收入人群,而軟階層時代的一大考驗在於,階層不僅沒有固化,甚至有很大下滑空間——原本躋身中產的人群,很可能因為失業裁員破產,就面臨還貸斷供的壓力。

後浪前浪的軟階層悲歌

「老婆打的,計程車司機主動給她說,剛剛上車的一個男的,在車上就哭起來了。這個人年前還是武漢一個企業高管,年薪30多萬,買了一套房,月供5000元,剛剛買了一部30多萬的車,月供7000元。本來想著今年大幹一場,還清房貸車貸,以後也是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沒有想到疫情過去,公司宣布倒閉。」

這是一位微博網友分享了一個經歷,引發不少共鳴。可以說,這也算是軟階層的典型素描,曾經以為邁入成功上身通道,稍不留神,一次意外就可以被打回原形。更遺憾的是,對於不少後浪,甚至還沒有機會,攀爬到被打倒的位置。

如果說區別,這就是後浪和前浪最大的區別,人人都面臨淘汰的軟階層衝擊。

疫情衝擊,不僅在實體層面,也在於精神層面。經濟這一架龐大齒輪,能夠自我運轉在於對於未來的預期,如果大家不再堅信未來的成功,資本乘風破浪的精神也會大打折扣,那麼企業投資也會畏手畏腳——資本的衝擊擴張,往往不是理性驅動,而是類似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所謂的動物精神,存在周期性的亢奮與膽怯。

如果企業萎靡,那麼員工和家庭的收入必然飽受衝擊。節衣縮食,可能將是新的風尚。就像有朋友在公號徐瑾經濟人的留言,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斷舍離」。這種情況下,消費趨勢會有新的變化,所謂「國潮」興起之類,不過是消費降級的另一種形式。更不用說,經濟的前景和社會的預期,也會發生變化。

中國經濟起飛,是一個後發國家超越的典型模式。也正因此,別國的往事,也許可以成為中國的借鑑。幾年前,在中國經濟烈火烹油之際,我在東京,試圖研究日本經濟從80年代後萎靡的秘密。我拜訪了不少人,其中包含一位日本業界研究衰退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他向我提出了一個與日本看起來沒有直接相關的問題,卻給出了日本衰退的關鍵因素。

他說,你知道美國大蕭條之後,多數人過了多久才去重新借貸麼?不等我會回答,他嘆了口氣自己回答說,「從不」。

希望,這一些不會發生在中國身上。為此,我們唯有邁出更大的改革步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