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莊子:人生彷徨焦慮 因為你還沒有學會忘記

莊子認為,世界上萬物所以豐富多彩,看起來色彩繽紛各自不同;人間所以有無數的紛爭無數煩惱,全是因為人的觀察視角的不同。一句話,世界的不同是因為心的不同。因為,煩惱心、是非心、榮辱心和得失心等,均出自於人的一己之私見。假如能夠消除人們的這些私心與成見,那就不僅可以做到「齊物」,更可以做到「齊論」,從而做到萬物齊一了,做到了萬物齊一,那就可以逍遙了。

如何才能摒棄人類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成心與偏見呢?那就是要做到忘我,也就是第一章《逍遙遊》中,莊子所說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

在第二章《齊物論》中,莊子把這三種境界叫做「吾喪我」。因此,在《齊物論》的第一篇,莊子就提出了吾喪我」的問題。莊子是用自己最擅長的講故事的形式開始的。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不聞天籟夫!」

莊子講的這個南郭子綦,是楚昭王的弟弟,因為住在城郭之南,所以以南國為號。中國古人喜歡以居住地為姓,比如寓言當中的東郭先生,《金瓶梅》中的西門慶等。

南郭子綦斜靠在桌子上坐著,神情散淡,他抬頭望天,緩慢地吐氣,神情木然,看起來好像是靈魂出竅的樣子,而弟子顏成子游在桌子前陪著。顏成子游看到老師這樣的神色,就問老師,是什麼原因讓你變化成這樣?身體難道可以像枯木一樣嗎?心靈難道也可以像徹底熄滅的灰燼一樣毫無生機嗎?今天靠在桌子前的先生,已經不是昨天的你了。在顏成子游看來,老師的神情散淡,神色木然與往日不一樣,好像是老僧入定一般,猶如一潭古井不起波瀾。

而南郭子綦回答說,顏成子游同學,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今天我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地。你知道人吹奏的音樂,而不知道風吹洞穴的聲音;你知道風吹洞穴的音樂,而不知道上天自然的音樂。

莊子提出了他人生觀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論,叫「吾喪我」。這裡的「吾」是指真我、大我,是達到了人類最高精神境界的、體悟了大道的我。這個「吾」是超越了人世間一切世俗之欲的「我」,也就是在上一章《逍遙遊》當中,「無己無功無名」的「至人神人聖人」的「我」。而「我」則是指身體的我,指紅塵世俗當中的我,指沉溺於滾滾紅塵中為欲望和物質所束縛糾纏的我。也就是說,吾是最高精神境界,而我則是俗世的人。

一個人要是能做到放下一切忘懷世事,那就是達到了最高境界了。因為,人的痛苦來自於我們無法忘懷一切,我們總是清楚地記起那些本來該放在腦後的東西。因此,文人們都將「吾喪我」當成是修煉的最高境界。因為,忘懷能帶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唐朝詩佛王維,「中歲頗好道」,在中年以後他看淡了一切,在陝西藍田營造了「輞川別墅」,每日悠遊於山林之間,過一種遠離紅塵的藝術生活,王維把這種生活叫做「山林吾喪我」。王維寫道: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王維說,自己在山林之中,忘卻一切機心,拋棄了一切慾念,從一個蠅營狗苟的朝廷官員,成了無欲無念的自我。王維把莊子的「吾喪我」的精神,陶淵明的飲酒東籬的淡然,與禪宗中的性空的頓悟融合在一起,表達了忘懷一切,最重要的是忘懷自我的執念的心情,這就是莊子對中國文人深刻影響的明證。

「吾喪我」的心境,強調從舊我到新我,從塵俗之我到超越之我,到超越了俗世甚至是生死之別的我,如此,就能達到莊子所說的「無己無功無名」的逍遙之我。

總的說來,莊子的人生最高理想是逍遙遊,而實現逍遙遊的途徑,可以歸結為一個字——「忘」。人生有太多煩惱,都是因為我們不肯忘懷無法忘懷的結果。我們應該記得追求心靈自由的使命,然而我們常常遺忘了初心,我們走得太快太遠,而忘記了最初的方向,拋掉了靈魂。我們最該忘記的是塵俗之中不當的欲望,然而我們卻魂牽夢繞無法忘懷,這樣就無法逍遙了。

按照莊子的人生哲學,我們就要齊同萬物忘懷一切。忘記功名,忘記榮辱,忘記是非,忘記成敗,忘記生死;拋棄成心,拋棄偏見,拋棄名祿富貴的糾纏,拋棄欲望心機的束縛,甚至拋棄生死之別,參透生死大關,從而生之不喜失之不憂。這樣才能無情無心無累,實現「吾喪我」,走向逍遙之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好玩的國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