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聽話」

所有人,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有掌控的欲望。

想要掌握技能或控制身邊的環境,是一種普遍的人類動力,這種動力深深地植入在每個人身體裡,一旦激發,就會爆發強大力量。

一所小學的美術老師想鼓勵學生多花些時間練習畫畫。她設計了一張「優秀繪畫證書」發給學生。

如果她的目標是讓學生多花時間畫畫,她該怎樣給學生頒發證書?是每當學生畫了一幅畫就發,還是只是偶爾發?

早在1973年,心理學家就做了一個這樣的研究。

馬克•萊珀把孩子們分成三組:

第一組是「期待」組:研究人員向孩子們展示了「優秀繪畫證書」,並問他們是否想畫畫以獲得證書。

第二組是「意外」組:研究人員問孩子們是否想畫畫,但沒有提到任何證書。孩子們花時間畫畫後,獲得了一張意外的繪畫證書。

第三組是對照組:研究人員問孩子們是否想畫畫,但沒有提到證書,也沒有給他們。

實驗的真正部分來自後兩個星期。

研究人員把繪畫工具放在孩子們玩耍的房間裡,但沒有人要求孩子們畫畫。接下來發生了些什麼呢?

第二組(意外組)和第三組(對照組)的孩子花了最多時間畫畫。而第一組,也就是預期得到獎勵的孩子,用來畫畫的時間最少。

後來,研究人員做了更多類似的研究,包括孩子也包括成年人,並發現了類似的結果。

人類天生好奇,這種好奇心有助於我們掌控環境。孩子們花在掌控環境上的時間越多,到了成年後在思考和學習上就越成功。

當孩子試圖掌控某樣東西時,他們就會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獲取信息。

如何激發孩子的掌控欲呢?

讓孩子覺得自己特別

馬克•吐溫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中寫過這樣的故事。

家裡人要湯姆給姨媽房子前面的籬笆刷白漆。湯姆不想幹這些瑣事,便試圖想辦法讓別人替他干。湯姆決定假裝粉刷籬笆是一項只有熟練工才能做的特別工作。

當其他男孩經過時,他們聽到湯姆說,粉刷籬笆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特殊活動。他們也想粉刷籬笆,但湯姆顯出遲疑的樣子。

湯姆告訴他們:「我想,一千個男孩,不,恐怕兩千個男孩里,也沒一個能按要求做好它呢。」

於是,小男孩們爭著搶著替湯姆刷籬笆。

我們喜歡認為自己擁有特別的天賦和技能,讓我們有別於常人。如果你暗示一項特殊任務需要特別的才能、技能或知識,那麼,孩子有可能更樂意去做。你會激發孩子的掌控欲。

挑戰是非常好的激勵

掌控不僅僅是感覺自己特別,我們喜歡挑戰,挑戰能激勵我們。

馬克•吐溫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還寫過這樣一段話:

「他已經不知不覺地發現了人類行為的一大法則——那就是,為了讓一個大人或一個小孩渴望幹什麼事,只需設法將這事變得難以到手就行了。」

如果一件事很難實現,具有挑戰性,人們就會想要做它。讓任務變得具有挑戰性,是另一種激發掌控欲的途徑。挑戰太簡單,就無法激發出掌控欲。如果太難,明顯做不到,也會打壓孩子的掌控欲。

遊戲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遊戲一開始都很簡單,讓新手能夠很快進入角色。之後每一關既有挑戰,又把這個挑戰設置在合適的難度上,讓玩家能夠不斷獲得滿足感,從而不斷玩下去。

針對你想要激勵的人,你必須找到合適的挑戰量。有時候,這可以歸結為在特定的時刻為特定的人找到合適的挑戰量。

好的老師知道怎樣把知識或技能分解成小塊。好的老師是掌控的大師。知道怎樣針對具體的學生,把技能和信息分成大小合適的片段,是好老師的職責所在。

而這是用掌控欲激勵人的關鍵。你需要找到合適的挑戰量來激發孩子的掌控欲,如果挑戰量過頭,就會壓垮人的掌控欲。

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性

由於掌控欲是一種內在動力,這意味著當事人必須設定目標,判斷自己完成的步調。所以自主性對於激發掌控欲至關重要。

我們喜歡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自己想做的時候做事。我們喜歡自主。自主激勵我們,因為它讓我們感覺一切都由自己控制。

讓孩子自己進行學習規劃,對於自己的學習時間做出安排,對是否上輔導班以及上什麼樣的輔導班提出自己的意見,都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自主性,增強學習動力。

給予恰當的反饋

允許孩子犯錯,重要的是針對錯誤為他們提供反饋,幫助他們學習和調整現在的做法。在正確的時間提供正確的反饋,能提高掌控欲。

但要注意,在錯誤的時間提供錯誤的反饋,會阻礙掌控欲。

①明確「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首先要給出的信息是某人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正確。這一信息必須非常明確。

傑羅姆正在培訓自己咖啡店新來的咖啡師凱薩琳。

凱薩琳做了一杯意式濃縮咖啡,傑羅姆說:「這是次不錯的首次嘗試。但或許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些。」

傑羅姆是在說凱薩琳做得正確還是不正確?很難從他說的那句話里判斷出來。當你在給予反饋時,請確保它清晰明確。

傑羅姆可以說:「你沒有徹底清理濾網。所有的殘渣都要洗乾淨。現在再試一次。」這樣凱薩琳一定會知道自己做得不正確。

②提供簡短的說明

如果傑羅姆只說「你沒有徹底清理濾網」,那麼,他告訴凱薩琳她做得不對,但卻沒有給出任何解釋。簡短的解釋(「所有的殘渣都要洗乾淨」)就是說明。

有了說明,凱薩琳才知道怎樣改正錯誤的詳細信息。沒有說明,凱薩琳下次再做嘗試時也難以改進。

③提供反饋的最佳時機

你興許認為,立刻給出反饋是最好的,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如果一項任務包含若干小步驟,那麼,最好等到做事的人完成所有步驟後,再對整個任務給出反饋。

如果你在每一小步上均給出反饋,那麼,你就有可能打斷任務的正常流程,讓人很難自己糾正錯誤。另外,如果你等得太久,對方說不定都記不得你是在就什麼問題給他反饋了。

把任務分解成更小的步驟,是個很好的經驗法則。不管哪種情況先出現,等人完成三步到四步,或犯了兩個或三個錯誤時,就給予反饋。

④不要把表揚和反饋摻和到一起

反饋要客觀。記住,掌控與內在動力有關,而與強化無關。人們不需要你的表揚來繼續往下做,切換到表揚,會讓人的焦點從內在動機偏離到外在動機上。它實際上反而可能會削弱掌控欲。

此外,反饋大多事關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人做錯了什麼、哪些地方需要改變的反饋,跟表揚摻和到一起,往往會讓人感到困惑。

知道什麼時候給予反饋,是好老師和不怎麼好的老師之間的一大區別。

學習是一件長期而且複雜的事,物質獎勵遠不如激發孩子掌控欲。掌控動機是一種強烈的心理動力,激勵人聚精會神、獨立地解決問題、面對挑戰。

家長和老師越是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機,越能更好地和孩子溝通交流,真正幫助孩子取得長遠進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