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有一種高情商,叫「二八定律」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人總是人緣很好,工作生活也很順。

而有的人,不管跟誰相處,總讓人覺得尷尬。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在於與人相處時的情商。

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高情商,是讓人舒服。

而如何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讓彼此都舒服,生活中有一個「二八定律」。

做到這幾點,擁有一個舒服的人際關係。

談話八分聽,二分說

為什麼人有兩隻耳朵一隻嘴巴,就是希望我們多聽少說。

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傾聽往往比訴說更有力量。

卡耐基說過這樣一段話:

「只要成為好的傾聽者,你在兩周內交到的朋友,會比你花兩年工夫去贏得別人注意所交到的朋友還要多。」

有一天,卡耐基去紐約參加一場重要的晚宴,在這場晚宴上,他碰到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學家。

卡耐基從始至終都沒有與植物學家說上幾句話,只是全神貫注地聽著。

然而等到晚宴結束以後,這位植物學家向主人極力稱讚卡耐基,

說他是這場晚宴中「能鼓舞人」的一個人,更是一個「有趣的談話高手」。

卡耐基全程並沒怎麼說話,只是讓自己細心聆聽,就博得了這位植物學家的好感。

交流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喋喋不休地訴說,而在於懂得認真地傾聽。

大衛·史華茲說:「大人物獨攬傾聽,小人物壟斷講話。」

若想與人親近,就多聽聽旁邊這個人,少說兩句你自己。

善於傾聽不僅是一種低調,更是一種智慧;不僅讓你更受歡迎,還能讓你交到更多的朋友。

八分聽,二分說,是一種說話的智慧,更是一種了不起的情商。

交友八分暖,兩分冷

古話說:「凡是過則損,需把握分寸。」

處事如此,待人也一樣。

少了分寸,沒了邊界的交往,越是靠得近,感情就越容易出現裂痕。

杜汶澤劉德華因拍攝《無間道》而結緣,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事業上,只要杜汶澤有困難,劉德華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幫助他。

低價轉租豪宅、當伴郎送豪禮、籌資助拍電影……

對於這份友誼,劉德華幾乎做到了毫無保留。

然而,這份看似「很鐵」友誼僅因一次理性的拒絕而走到了盡頭。

杜汶澤拍攝的電影票房慘澹,他想拍續集,於是再一次找劉德華幫忙。

為了防止再次虧本,劉德華拒絕了杜汶澤。

誰曾想到,杜汶澤卻因此懷恨在心,四處散播劉德華的壞話,敗其名聲。

劉德華的真心沒有換來杜汶澤的真意,卻換來了一次深刻的教訓:和任何人走的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陳道明在一次採訪中說道:「倆人真是掏心窩子的時候,就離分開不遠了。」

待人八分暖,留下兩分,叫界限,叫尺寸。

親而有間,密而有疏,才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

人生如尺,必須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

活得通透的人,都會帶著合適的距離感,是尊重對方,也是珍視自己。

待人八分善良,別忘兩分鋒芒

《春秋》曰:「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待人善良」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真理。

誠然,人需要保持一顆善心,但這顆善心不能沒有底線和原則,

一旦善良失去了原則,就會助長惡,施善者就會成為那個被蛇反咬的農夫。

深圳歌手叢飛,他收入很高,但家徒四壁。

他只活了37歲,一生參加過400多場義演,資助過183名學生,共捐款300多萬。

他為了資助別人,四處拼命演出,還因此耽誤了治療,因病辭世。

但是他的善良不僅沒有換來受助者的感激,反而招其不滿。

當叢飛病危之際,曾有受捐者打來電話質問:「你不是說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

孩子還在上初中,你就不掏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對不起,我正在治療,沒法匯款。」垂危的叢飛回答說。

「那你什麼時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掙錢啊?」

情分變成了義務,不加選擇的善良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責問。

叢飛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失去了鋒芒,最終就變成了傷害自己的利刃。

而有些人,即使你對他善良,也無法改變他的品行,這樣的人,不配得到你的善良。

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就等於零。」

就像仙人掌,身上長刺並不是為了攻擊別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

任何一段關係,都有它的模式,不能一味付出,更不能只懂享受。

保持八分善良,不忘兩分鋒芒,照顧他人的同時,也別忘了保護好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情商真的很重要。

和人聊天,少些自說自話,多些真誠聆聽;

對待身邊的人,七分付出,留下三分愛自己;

保持善良,但對人好的同時,也守好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人活一世,我們會遇見無數人,與無數的人相交。

時刻守好人際交往的「二八定律」,在低調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情商,擁有一段舒服的人際關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