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30歲還沒嫁人遭親媽棍打,年齡大了必須要結婚嗎?

常州女子林某30歲未婚,和母親王某同住。王某還有個兒子,自己開飯店生意不錯,一家人一起奮鬥為兒子買了一套房子。王某嫌棄女兒30歲了沒嫁人,也沒混出個名堂,女兒林某則不滿父母只給兒子買婚房,母女矛盾越來越深。近日,林某報警稱被母親用棍子打。林某稱,自己長期遭受母親虐打,身心皆受到嚴重傷害,要母親答應賠償自己8萬元損失費方可諒解,否則免談。目前,王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江蘇新聞)

這一新聞讓我想起了另一起案子。還記得中國孕婦在泰國墜崖事件嗎?丈夫為了傾吞妻子巨額財產,向自己的妻子下手,謀財害命。談起這段「致命」的婚姻,王女士說,「還是因為閃婚吧,對對方根本不了解。」因為家催婚,她們戀愛時間僅僅一個多月,選擇結婚。而直到婚後,她才漸漸意識到,雙方和雙方家庭等,有太多的問題,除了他自身有坐牢的前科之外,他還身陷百萬債務。

這些年類似的新聞越來越多,讓我開始越來越同情現在的年輕人:怕年終獎少;怕春運;怕催婚;怕問工資;怕送禮;怕外甥侄子;怕堵車;怕同學聚會;怕提年齡…現在年輕人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恐怕是前無古人的。年紀輕輕不僅要承受著工作和房價等各種壓力,還要忙著應付各種情況的逼婚問題。

曾經看到過一條新聞:一名女生工作能力很強,暫時還不想結婚,但是父母覺得女兒年紀大了,一直在催促著女兒結婚。一開始女生是拒絕的,但是父母越逼越緊,最終女生承受不住壓力選擇跳樓,並且留下了遺言:「你們給我安排冥婚吧。」除了這條新聞,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新聞,比如「女兒離家出走,為的就是逃避父母的催婚」「女兒以死相逼,父母再催婚就離開這個世界」等等這樣的案例。

催婚,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噩夢」。中國父母們有的催逼相親、有的含沙射影、有的打孝順牌,還有的施展苦肉計……各地父母都是「逼婚達人」。四川的父母喜歡全家上陣、親朋圍攻;上海的父母擅長言語嘮叨;廣西的父母則是實幹派,強行做主為子女安排相親;江蘇的父母逼婚頻率平均每年超過10次,全國最執著。

甚至,有時候只要稍微有個無聊的人過來說:「你的女兒年紀太大,怎麼還沒有嫁出去?」或者:「你兒子怎麼還在打光棍,是不是那方面有什麼問題?」有些父母便開始沉不住氣了,要把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特價處理」掉,就好像對待一棵白菜,或者一頭豬,還要輕率。哪怕他們的女兒,工作好,相貌好,最後卻找了個禿頭的酒鬼,只要結婚了,就很光彩。哪怕他們的兒子,有理想,有抱負,最後娶了村東頭的傻大姐,只要結婚了,就理直氣壯的應該放鞭炮。

過年回家,飯桌上,有太多以愛的名義「自以為是」了。擁擠的社會,陌生人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都少了一種最起碼的尊重空間。那些來自父母和已婚親朋好友的輿論,那些以愛的名義,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對幸福生活的定義,不斷催促著享受單身的年輕人「安定下來」。這世上只有最空虛無能的父母,才會試圖用子女虛假的幸福,來證明自己的成功。好的父母,永遠是兒女最值得信賴的港灣,絕不會為了一時的面子,把兒女推向火坑。

相親也許可以得到愛情,但擁有愛情的人絕不會去相親。幸好,活躍在相親角里的絕大多數人是步入暮年的家長,他們飽經世事,不懼怕外界的評說。這些父母,自以為吃的鹽多,總是以過來人的口吻,滿臉操心地說,「你將來就懂了。」然後,理直氣壯地站在子女身前,吆五喝六,指手劃腳,子女就像牽在手裡的狗,一舉一動都得聽主人口令。從大學專業到工作種類、結婚對象、買哪套房、生幾個娃、娃怎麼養,全都緊緊抓牢。

曾經在網上里看過一篇文章,一個人在75歲臨終前開始回憶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結論是,他軀體將在今天死去,可是靈魂早在25歲結婚那天就已經死了。在回憶里,他的愛情就是父母給他安排的相親,當父母問他對方怎樣的時候,他僅僅回答了一句還不錯,父母就已經開始操辦他的婚禮了。從此以後帶著父母覺得「對的」選擇,他像機器般活了剩下的50年,直到死的那天才敢承認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當下的情況是,很多家長不允許學生談戀愛,甚至在讀大學了還有很多家長反對戀愛,但等到大學一畢業,所有家長都希望馬上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兒女戀愛,而且要結婚。學生時代,他們嚴厲管控子女,以最高警戒水平防止孩子早戀。幾年後,他們生怕子女滯銷,恨不得以最快速度配對成功,整天念叨「再不逼婚就晚了」。而最搞笑的是,幹這兩件事的,往往是同一批父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風青楊時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