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黑命貴理念進美國公校 作為課程灌輸給孩子

日前,《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推薦一本2020年12月出版的名叫《學校里的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 at School)的書,認為該書是「建立一個反種族主義學校制度的重要資源」。有分析稱,這意味著黑命貴(BLM)運動已超越街頭抗議的活動,開始染指美國的K-12年級教育體系,讓公立學校的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黑命貴的理念。

紐約市公校BLM網站,討論如何向年幼的孩子灌輸BLM運動的原則。(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日前,《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推薦一本2020年12月出版的名叫《學校里的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 at School)的書,認為該書是「建立一個反種族主義學校制度的重要資源」。有分析稱,這意味著黑命貴(BLM)運動已超越街頭抗議的活動,開始染指美國的K-12年級教育體系,讓公立學校的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黑命貴的理念。

該書在簡介上寫道:「該課程概括了黑命貴在學校運動中挑戰學術種族主義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它將激勵成百上千的教育工作者加入黑命貴在學校中的反種族主義教育工作」。簡介還聲稱,推廣該書的行動「迫在眉睫」。

《學校里的黑命貴》一書強調,要使黑命貴成為現實,學校的黑命貴原則不應僅限於歷史和社會研究,也不應僅在行動周內討論,必須成為更廣泛的學校文化的一部分,並滲透到所有學科中,包括社會研究、英語藝術、數學、科學、音樂、藝術、世界語言、戲劇等,要在教育中真正受到重視。「這項工作一年四季都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

某校今年2月的BLM周活動宣傳。(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一校活動日」變「百校活動周」

據相關資料顯示,學校里的黑命貴運動始於2016年10月的西雅圖。在西雅圖的一所學校,一些教師組織了一次「學校里的黑命貴日」,此消息迅速在全國傳開,該活動也從一所學校蔓延到全國數百所學校。於是,「學校里的黑命貴日」變成了「學校里的黑命貴行動周」,在每年2月份的第一周舉行,為黑人歷史月定下了基調。

到2018年,紐約、費城、華盛頓特區、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和西雅圖等20多個主要城市的學區,爭先恐後地將「學校里的黑命貴行動周」納入了課程,讓更多學生參加。

美國國家教育協會(NEA)認可並通過了相關決議,黑命貴聯合創始人托梅蒂(Opel Tometi)還發表公開支持信,將此描述為「全美學校中新爆發的種族正義」。

「紐約市公校的黑命貴」網站需求及指導原則

「紐約市公校的黑命貴」網站寫道,他們的四個基本「需求」是:一、廢除「零容忍」紀律並實施恢復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變相縱容校園毒品和暴力事件,使學校傳統的懲罰、矯正轉型為修復,以終結刑事司法中的懲罰文化;二、雇用更多黑人教師;三、要求(全體)K-12學生學習黑人歷史和種族研究課程;四、資助輔導員而不是學校保全,因為「學校保全人數增加,形成了一種懲罰性和壓迫性的文化」。

還有13項「黑命貴指導原則」,鼓勵教師和年幼的學生討論各種黑命貴思想信條,例如確認「變性人」「酷兒」和「黑人村莊」,將其描述為「干擾西方核心家庭動態,並回歸到彼此照顧的集體村莊」。事實上,參與進來的公立學校已經將黑命貴的宣傳融入到小學生的課程中,鼓勵他們質疑核心家庭的重要性。

另外,課程還計劃向二、三、四年級的學生解釋「黑命貴運動的必要性」,目的是教學生如何推翻黑命貴認為具有壓迫人的東西(例如監獄、移民法)。

美國前總統川普川普)曾說過:「左派已經欺騙、扭曲和玷污了美國的故事。最好的例子莫過於《紐約時報》的1619計劃。這個項目重寫了美國歷史,教導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國家是建立在壓迫而非自由原則的基礎上!」

家長們對學校里黑命貴的反應

2020年8月20日,一位名叫馬特(Matt Moss)的家長在推特上發了一條不到2分鐘的視頻:「在我的孩子上網課的第四天,他們已經融入了馬克思主義。我今天與校長交談,她毫不掩飾地告訴我:學校正在與黑命貴合作。」

這條視頻獲近60萬人次觀看,1.9萬則轉推,得到了全國各地父母的積極反應,也引起一些華人的討論。

網友一:「我們學校也支持起了黑命貴了?」

網友二:「孫女的學校統一要求著黑色服裝以支持黑命貴運動,這簡直太荒謬了,我的孫女不能這麼穿,所以我讓她穿花色衣服。」

網友三:「紐約學校有些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民權運動時,把2020年黑命貴暴亂描述成『民權運動』,並把黑命貴與馬丁.路德.金博士相提並論。對比馬丁,黑命貴完全與之相反,黑命貴是暴力的,是以特定膚色為訴求的,是反基督教信仰的。」

許多保守派家長認為,黑命貴課程是激進派老師對學生進行「洗腦」的政治手段。美國多地高中有關黑命貴的課程曾遭一些保守派家長的聯合抵制。

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曾指出,「他們希望重新定義各級教育,以使教育變成他們宣傳的外殼。」並提醒家長父母們必須特別注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詹妮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