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王陽明,寂寞是最大的考驗,孤獨寂寞中蓄積力量,鳴將驚人

當我們困頓於困境,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韜光養晦,耐得住等待、耐得住忍耐、耐得住寂寞,這個堅持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可以脫險避禍,逐漸給我們帶來幸福,蓄積力量走得更遠。

人在低谷時期想要突破困境,就得與逆境共處,耐住等待,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學習,在困境中考驗自己,時刻準備著再度出擊,只有這樣當機遇到來時,才有一躍而起,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王陽明:「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在面對無道昏君和姦詐小人,很多賢者要麼選擇迎面直對,要麼選擇委曲求全。

王陽明在被污衊陷害,貶貴州的一路遭到追殺,路途險惡,胸懷大志的他前途一片渺茫,王陽明選擇了等待。

他和他的父親沒有向奸臣屈從,他也沒有以速死尋求解脫,他選擇了堅韌和忍耐。一心為國,卻忍受莫大屈辱。

正是這份等待和堅持,王陽明扼守著自己的良知,以平和的心態執著一份信念,最終在孤寂決絕中醒悟:「聖人之道,悟性自足,向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欲成事業就要耐得住挫折和寂寞,潛心靜氣,才能深入「人跡罕至」的境地,汲取智慧的甘飴。

我們現代人往往會過於浮躁,急功近利,很難沉下心來,完成自己心中所願,而是不得已得趕著前行。一方面太多無用信息通過電腦、手機、各種自媒體輸入到我們精神世界裡,對精神層面造成困擾。

一方面所處的環境往往都是繁雜,唯利是圖人群中,攀比之心促使我們欲望高漲,各種提前消費的觀念,使我們超前透支了能力所及的範圍。似乎被迫前行,疲於奔命,而逐漸失去自我。

《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用「鯤化鵬」的沉潛和騰飛,來勸導人們,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難免會困頓於困境,這個時候都只能韜光養晦,不要妄動,等待即是為了使自身儲備足夠的能量,一旦時機成熟,就能搖身一變,展翅騰飛。

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楚莊王,可謂是「厚積薄發」的典型,他不懼怕蟄伏期間的碌碌無為,所招致的質疑與輕蔑,而是心平氣和地選擇了等待。

少年即位,面對混亂不堪的朝政,為了穩住時態,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聲色犬馬,實則在暗地裡等待時機,旁人問他,他說:「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果然,其後楚莊王勵精圖治,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事實上,人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蟄伏,在積蓄,在等待。這種淡然、平靜的姿勢並非無為,實則是以一種示弱的最不易引起警覺和敵意,在這樣的狀態下為自己掙錢到一種好的氛圍,讓人能夠在靜如止水、樂山樂水的淡然中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現在的斷舍離這本書,吸引著眾多的人,各種斷舍離的文章和嘗試過斷舍離生活的感受,也被大肆地宣傳,而被更多的人所青睞。想必就是太多人厭倦了繁雜的生活,深入了解自我,想要潛伏,修養自身吧。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熬不過等待的人得不到幸福。那些不願意在寂寞中充實自我、等待機遇的人,多數會成為小打小鬧的投機者。

與其生活在無為的社交,生活在虛擬的網絡中,不如沉下心來與等待為友,精心研究一門符合自我身心需求的技能,經過時間的沉澱,有朝一日展現出你精鋼出鞘的絕響。

每個人在降生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註定要背負起生命中的各種困難和折磨。灰心喪氣、抱怨失望是人們面對苦難最常見的態度;忍耐、等待是另一種態度。

我們要堅信事物是變化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不準哪一天時來運轉,就可以東山再起了。

忍耐是成就一番事業必備的品質,人要獲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須學會忍耐。正如一位西方學者曾經說過:「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它會逐漸給你帶來幸福。」

沒有忍辱就沒有負重,沒有忍耐,就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忍」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不可迴避的過程。

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不是怯懦無能,忍是不屑墮入無間地獄的誘惑,忍是以退為進。

忍就是相信時光的力量,不單純是依靠自己,只要你不放棄,默默負重的同時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是最溫柔的,水卻是最強大的。

人常說:「能屈能伸,大丈夫之道也」。不能忍耐、毛毛躁躁,最終只能錯失良機、遺恨千古。莫大的禍患,都來源於不能忍耐一時。

劉邦在取得基本勝利後按兵不動、將功勞經常贈給項羽,是忍耐,終厚積薄發成就漢高祖一代帝業。

項羽急不可待,最終霸王別姬、飲恨烏江;韓信甘願受胯下之侮辱是忍耐;司馬遷受到宮刑忍耐而出《史記》。

劉備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忍耐,之後韜光養晦,才有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之局。

在人生中的歷程中,事業失敗、感情受挫、人生磨難、經濟合作、人際關係、,家庭生活都需要忍耐。

這些需要忍耐的事情,不要隨意放棄,藉以歷練自身的心智。學會忍耐,你就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成就你的人生。

一個人一生中際遇肯定不會相同,但是當面對寂寞的時候,你要善於尋找方法幫助自己度過這人生的最大考驗。只要耐得住寂寞、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當際遇向你招手時,你就能很好地把握,獲得成功。

一位西方哲學家說:「世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只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使命。」

每個想突破目前困境的人首先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在寂寞中才能催生一個人的成長。它以踏實、厚重、沉思的姿態,以一種嚴謹、嚴肅、嚴峻的表象,追求著一種人生目標。

當這種目標價值得以實現時,不喜形於色,而是以更寂寞的人生態度去探求另一奮鬥目標和途徑。

而浮躁的人生是與之相悖的,他們不甘寂寞,一味追趕時髦為特徵,有著一種強烈的功利主義驅使。

浮躁的嚮往,浮躁的追逐,只能產生浮躁的果實。這果實的表面或許是絢麗多彩的,但絕非具有實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寂寞不是一片陰霾,寂寞也可以變成一縷陽光。如果你勇敢地接受寂寞,擁抱寂寞,以平時的愛心關愛寂寞,你會發現寂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寂寞的懼怕。寂寞也不煩悶,煩悶的是你自己內心的空虛。

一個人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挫折,會有這樣那樣的機遇,但只要你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用心去對待、去守望、那麼成功一定會屬於你。

唐玄宗李忱是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年輕時為了免受政治迫害,韜光養晦,故意裝傻,大家都認為他窩囊得很。唐武宗病危時,官宦們為了找個好控制的人當皇帝,就把37歲的李怡立為皇太叔,並更名為李忱,成為新皇位繼承人。

沒想到,李忱登上皇位後,立即展出現他精明能幹的一面,一掃舊態度,處理政務合情合理,眾人方知這是個,不可等閒之的君主。晚唐政治面貌為之一新。

耐得住寂寞,能夠幫人脫險避禍,耐得住寂寞能夠蓄積力量走得更遠。

耐得住寂寞的人,往往是感情最為豐富、細膩的人,他們能夠體驗人所不能體驗的生活,感悟人所不能感悟的道理,發現人所不能發現的思想,獲取人所不能獲取的能量,最後成為人所不能成就的事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笨蛋文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