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深圳政府將資助中芯 斥23億美元建28奈米晶片工廠

3月17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公告稱,已經與深圳市當局達成協議,將在政府資助下建設一座23.5億美元的工廠,新工廠將重點生產28奈米及以上的積體電路。

據中芯國際公告,透過合作框架協議,中芯國際和深圳政府(透過深圳重投集團)以建議出資的方式經由中芯深圳進行項目發展和營運。

中芯國際和深圳政府希望能夠吸引第三方投資,旨在能夠最終實現每月約4萬片12吋晶圓的產能,並於2022年開始生產。待最終協議簽訂後,項目的新投資額估計為23.5億美元(約合152.75億元人民幣)。

公告顯示,各方的實際出資額將根據第三方專業公司對中芯深圳所作評估而定。預計在建議出資完成後,中芯國際和深圳重投集團將在中芯深圳中分別擁有約55%和不超過23%的權益。依此計算,深圳國資在此項目上至少將投資5.4億美元。

彭博3月18日報導,中共政府最新的五年規劃,表示將增加尖端晶片的支出和推動研發,重中之重就是建構科技優先的政策願景,希望建立一個可與英特爾和台積電並駕齊驅的技術巨頭陣營,和美國爭奪全球影響力。而深圳政府資助中芯國際的合作計劃,將會是中國在尖端晶片製造上,擬與美國比肩的總體規劃下第一個重大項目。

《華爾街日報》2月8日報導,作為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截至去年12月的財季收入較前一季度下降9.4%,其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僅占上季度收入的5%,而前一季度為14.6%。

報導稱,中芯國際今年主要用於擴大更成熟技術產能的資本支出預算為43億美元,這與2020年57億美元的支出有所下降。去年9月,川普政府對中芯國際施加出口限制,使其很難採購晶片生產工具,特別是用於更先進技術應用的工具,中芯被迫在去年11月將支出目標從67億美元削減到59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在2020年12月18日晚間宣布,將中芯國際及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限制貿易的實體清單,對中芯國際研發10奈米以下先進位程所需設備材料出口申請都會直接拒絕。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即使是在最好的設想情境下,中芯國際要追趕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市場領軍企業的願望依然遙不可及,至少目前是這樣。

此外,市場研究公司Radio Free Mobile創始人理察·溫莎(Richard Windsor)表示,美國對中芯國際的制裁,不僅對中芯國際是一記重擊,對北京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規劃也構成打擊。

中國晶片需求強勁,但對外依賴非常大。2019年全年,中國進口晶片花費的美元達到3000億元,超過進口石油和糧食所花費的美元總和。

北京原本希望到2025年,中國使用的所有電腦晶片,自給率提升到70%,目前這一比例大約只有16%。

Bernstein Research資深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表示,由於美國多年來一直主導著製造設備的一些不可或缺的部件,中國僅僅依靠國內技術建立一條生產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