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北京改變特首選舉規則 本土地產商難再「造王」

北京正式敲定整頓香港選舉的多項細節,包括特首選舉,在選舉委員會加入大量「愛國愛港團體」席位。以往或可左右特首選舉的本土地產商,影響力隨即被沖淡。分析相信,北京日後已無須和香港商界結盟,也可在香港為所欲為。

中國人大常委通過修訂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即香港行政長官的產生辨法,重中之重,在於改變選委會的組成。選委會由1200人增加至1500人,由四個界別增至五個界別,每個界別各占300人,並大量加入「愛國愛港團體」。

地產商難再左右特首選舉?

以往香港的特首選舉,雖被喻為「小圈子」選舉,但香港主要地產商的地位仍舉足輕重,他們直接或間接左右工商、金融和部分專業領域的選委,這足以成為「造王者」。以往北京要推薦人選,必定要先考慮「造王者」的取態。

在2016年12月的選委會選舉前,特首選委之一、香港地產商李嘉誠就曾表示,希望新任特首為香港「帶來希望」。當時香港經歷2014年的雨傘革命,市民普遍對時任特首梁振英心存不滿。梁振英不久後就以家庭原因為由,宣布不尋求連任,但外界盛傳,真正的原因,是他未能得到香港地產商的支持。

而在2017年的特首選舉中,李嘉誠也未有如兩位同為選委的兒子一樣,表態支持林鄭月娥。去年就有親北京智庫撰文,擔心李嘉誠聯合其他北京無法操控的選委,發揮政治能量,左右明年的特首選舉。

分析:香港地產商政治及經濟影響力均會大減

香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接受本台訪問,表示以北京最新訂立的選委會結構,大量加入可由香港中聯辦直接控制的組別,商界對特首選舉的影響力會隨之大減。

林和立說:工商金融界有300人,但因為全部選委人數增加,所以他們的影響也沖淡了。也包括某些可能是代表商界的專業界人士,議席比例也被沖淡了。

他表示,在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工商界由英資集團支配,其後發展至由李嘉誠為代表的本地財團操控,但現在的香港,已變成由中國企業支配。

林和立說:政治也反映香港的經濟結構,現在香港的經濟結構已愈來愈趨向由大陸公司主導,所以傳統香港的工商界代表,即以李嘉誠為首的工商界代表,其影響力,包括選特首的影響力也相對減低。

北京日後無須再和香港商界結盟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北京的目的是增加安全係數,把選舉制度的主體放在選委會上,同時減低對香港地產商的依賴,日後也不用和香港工商界結盟。

蔡子強說:減低對工商界、地產商的依賴。在選委會加入新的團體,客觀的結果不單是沖淡民主派,還有工商界的影響力。而這些組織,純粹從社會代表性和功能去看,是難以自圓其說的,例如滅罪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原因是這些組織,北京的可操作性較高,所以以後北京不用和工商界建立聯盟,也可以做他想做的事。

選委會大量增加「愛國愛港團體」席位

分析改組後的選委會,值得留意的,是多個新增組別都是「愛國愛港團體」,包括第三界別新增的「基層社團」和「同鄉社團」,各占60席。

第四界別新增港九、新界的「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代表,共有156席。第四界別更增設「 大陸港人團體」代表,占27席。

而新增設的第五界別,包括港區人大和政協,共有190席,大幅增加103席;還有「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新增110席。單是以上「愛國愛港團體」所占的席位,已有603席。

縮減甚至取消民主派票倉組別

北京一方面增加「愛國愛港團體」的席位,另一邊縮減甚至取消以往被民主派搶攻的組別。一如外界預期,原本有117席的區議會組別被取消。新名單更顯示,原本有30席的「高等教育界」組別同樣被撤。

而原本共有60席的醫學界和衛生服務界,被合併為一個組別,席位減半至30席。而「社會福利界」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都分別由60席減至30席。

以上組別,連同飲食界、會計界、法律界等專業領域,過往都是民主派的主戰場,日後將全面取消個人票,變成團體票,部分席位更規定要由親北京機構產生。例如會計界一半席位(15席),要在中國國家財政部聘任的香港會計諮詢專家中提名產生;法律界當中的9席,要在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中提名產生。

須經「資格審查」設「總召集人」

選委會候選人、行政長官候選人和立法會候選人一樣,要經「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確認其資格,根據香港警務處國安部門的審查,判斷候選人是否擁護香港《基本法》、效忠特區。其決定不受訴訟影響。

選委會設召集人制度,總召集人由「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選委擔任,並在選舉委員會每個界別各指定若干名召集人,負責必要時召集選委會會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