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何越: 從幾個案例看英國外交向印太地區的傾斜

作者:

英國外交向印太傾斜,是其經濟、安全與其價值觀的綜合表現,也是脫歐之後全球化戰略之路的一個新探索。

2019年5月在法國舉行的G7峰會上詹森莫迪會談

作為曾經的殖民帝國,英國對印太地區並不陌生,而最近,在美國總統拜登制衡中國的印太戰略政策大背景下,英國的全球化戰略也更多地將注意力轉向印太地區。

「亞太」與「印太」概念內涵不同,印太具有更多政治意味,與制衡中國相關。「印太」概念於2009年起源於澳大利亞,在歐巴馬時代初期成氣候,川普時代初具模型。到了拜登時代,印太儼然即將成為21世紀的經濟與戰略要地。從前提到「亞太」,印度並非主角;但在印太概念之下,作為該地區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似乎成了美國與西方寄予厚望的未來地區明星國家,這同時也意在中國。

3月16日英國發布了《安全、防衛、發展及外交政策綜合評估》,這份報告確認了英國的印太外交走向。除此之外,英國外交向印太方面的傾斜,近期還有如下一些具體表現。

一、詹森與莫迪即將展開自由貿易視頻會談

英國首相詹森對印度總理莫迪的國事訪問一波三折。此訪問原定在1月,但當時新病毒變株的出現導致英國迅速進入第三次封鎖,訪問延期至4月。然而印度的疫情形勢在4月開始變得嚴峻,原定4月26日詹森對莫迪的國事訪問被臨時取消,改在網上進行。

目前輿論對此會談的前景展現出審慎的樂觀。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印度對英國持有歷史性的複雜情緒,既有對英國為印度帶來民主制度的正面情緒,又有曾被殖民的反感。不過,詹森內閣出現了三名印裔高級官員:財相蘇納克、內政大臣普麗蒂•帕特爾以及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兼英國商務、能源與工業戰略大臣阿洛克•夏爾馬,而且蘇納克的岳父是印度億萬富翁納拉亞納•穆爾蒂。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是世界第九大經濟體,但製造業僅占GDP的16%,服務業則占近52%。印度僅占世界製造業產值的2%,該比例僅為中國的十分之一。

2021年4月13日,印度媒體News18刊發文章《全球英國還是小英格蘭?詹森的訪問標誌著希望加強與印度關係》。這一標題本身就體現了對這個前殖民大國的戲謔之情:假如蘇格蘭真的進行第二次公投並獨立,未來的英國可能將只剩下孤家寡人——英格蘭。文章說:「據2018年一項研究估算,英國從印度掠走的資源,以今天的價值計算為45萬億美元。」

但該報導還說:「印度是英國第三大投資國,創造了11萬個工作崗位。印度塔塔集團是英國最大的外企僱主。截至2020年9月,英國在印度的投資額是295.6億美元,占全印度外國投資額的6%。」

文章不忘點明詹森曾是「印度女婿」,因為詹森前妻的母親是印度裔。文章最後說:「歡迎你,詹森首相!」

而在英國方面,鑑於簽署貿易協定的一個前提是向印度工人提供更多簽證,這將成為英國內政面臨的一個難題。

二、「伊莉莎白女王號」即將前往印太

早在2017年,英國就制定了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首航將前往印太的計劃。時任英國駐美國大使金•達羅奇(Kim Darroch)曾說:「2020年我們有兩艘新航空母艦投入營運……它們將被派往太平洋……我們與本屆美國政府及下一任政府的目標相同,即保護(印太海域)航行自由並保持海上航線和空中航線暢通。」

3月的《衛報》文章《為何英國向印太地區傾斜》說:「這艘航母現在被詹森定義為『現代全球化英國的體現』。它被視為一個浮動大使館,是遣送部隊的來源,開放貿易路線的保護者。」該文引用第一海軍軍務大臣托尼•拉達金(Tony Radakin)的話說:「印太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地理)樞紐,因此英國希望在那裡有更大的發言權……海軍往哪裡去,貿易就往哪;貿易往哪去,海軍就往哪去。」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為避免與中國產生衝突,屆時「伊莉莎白女王號」將不會經過台灣海峽。

三、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議》,並希望保持東協對話夥伴地位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議》(CPTPP)是11個亞太國家之間的貿易協定,2018年底正式生效。其前身是有美國參與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川普上台後宣布退出TPP。對於是否加入CPTPP,拜登政府尚未表態。

1月31日,英國正式向CPTPP提出加入申請,成為第一個正式申請加入的非發起國國家。

英國政府官網說:「加入CPTPP將加深英國進入快速發展的市場和主要經濟體(包括墨西哥、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機會,從而使英國業務受益。加入這個價值9萬億英鎊的合作夥伴關係,將削減英國食品、飲料和汽車等行業的關稅,並為現代行業(如技術和服務)創造新的機會,最終為英國提供支持並創造高價值的就業機會。與歐盟不同,加入CPTPP並不需要英國放棄對本國法律、邊界或貨幣的控制。英國與該組織的貿易額在2019年達到1110億英鎊,自2016年以來每年增長8%。」

英國頂尖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表示:「CPTPP是一項重大協議。其成員占全球GDP的13%,占全球貿易的15%,其5億人口位於日益增長且日益富裕的亞太地區。這也是一項高層協議,不僅降低了商品的貿易關稅,而且在服務、投資、智慧財產權、數字貿易和國有企業等領域設定了新的規則。該協議共30章,對極高水平的自由化、抑制政府干預和保護商業利益的承諾,使其成為非常適合21世紀的聯盟」。

查塔姆研究所還分析說:「CPTPP可以為數字經濟的未來敞開大門。在數字經濟的未來,地理距離遠近將不再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因此英國可以成為該地區的真正參與者。加入後,英國將參與制定數字經濟新規則,並在CPTPP努力建立更加自由和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而無需受到地理範圍的羈絆。」

此外,作為歐盟的前成員國,英國一直是東協的共同對話夥伴。現在,英國希望繼續保持此對話夥伴地位。因為此位置令英國不僅可以與東協建立高層聯繫,而且可以與東協就各種政策問題加強實際合作。1月22日,汶萊媒體The Scoop發表文章《東協成員國將「歡迎」英國成為對話夥伴》。

英國外交向印太傾斜,是其經濟、安全與其價值觀的綜合表現。不過與法國和德國業已成熟的印太政策相比,其印太戰略還只是初具框架。與英國相比,法國早已在印太有深厚的存在感:法國大部分專屬經濟區位於印太地區,150萬法國人居住在此區,並有8000名士兵駐紮,此外還有大量的海軍和軍事互動。而英國還尚未在印度洋建立永久性海軍力量。

2020年初,英國正式離開歐盟,準備踏上尋找全球英國之路時,被突如其來的中共病毒疫情捆綁,長達一年,難以脫身,至今仍處於第三次封鎖期後的逐漸解封狀態。離開歐盟,意味著英國不再擁有作為美國與歐盟溝通橋樑的優勢;2020年後,中美博弈升級,受新疆問題影響,英國與中國經濟共舞、商定貿易協議的最初設想一再被推遲(見《與中國談貿易事宜,為何英國首相的阻力比山大?》)。英國外交向印太傾斜,是其全球化之路的一個新探索。

(註:作者是英國社會學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