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對抗中俄北極野心 布林肯開啟北歐之行

綠色和平組織的"北冰洋日出"號在北冰洋進行考察時看到了浮冰(2020年9月14日)。

華盛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周開啟北歐之行,將出席北極理事會外長會議。分析認為,這次訪問體現了美國在北極地區領導力的回歸,如何應對俄羅斯和中共在北極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值得關注。

布林肯首先訪問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周二抵達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周三將參加兩年一度的北極理事會外長會議,這是一個由八個與北極接壤的國家和六個北極土著團體組成的國際論壇。在這之後,布林肯還將前往格陵蘭島。

全球變暖正迅速改變北極地區,不斷擴寬的水道為大國的經濟競爭和軍事對抗提供了新的舞台,俄羅斯和中共正在該地區尋求新的擴展機會。

華盛頓智庫北極研究所總裁兼執行總監赫爾曼(Victoria Herrmann)告訴美國之音:「他(布林肯)要向北極國家表明,在經歷了四年的政治緊張關係後,美國已經準備好再次合作,而且通過強有力的在氣候問題上的領導,美國已經準備好成為一個遠比以往更強大的地區力量。」

時任國務卿蓬佩奧2019年出席北極理事會時,這八個國家罕見地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當時蓬佩奧嚴厲批評了中共和俄羅斯在北極圈的野心,並更多地將氣候變化描繪成一個經濟機會而不是問題。

美俄外長會談

在北極理事會期間,布林肯將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首次面對面會晤,這將為美國總統拜登在6月訪問歐洲期間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面奠定基礎。

美俄外長的這次會晤正值華盛頓和莫斯科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之際。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的制裁和外交驅逐,以回應俄羅斯的網絡攻擊、對美國大選的干預,以及對克里米亞的持續占領。

在雙方會晤前夕,俄羅斯再度展現強勢姿態。拉夫羅夫周一公開警告西方國家不要在北極地區提出主權聲索,不要挑戰俄羅斯在北極的影響力。

拉夫羅夫說:「很長時間以來每個人都絕對清楚,這是我們的領土,這是我們的土地。。。我們有責任確保我們北極沿岸的安全。」

俄羅斯擁有長約2.5萬公里北冰洋海岸線,長期以北極地區的超級大國自居。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國際法教授卡拉斯卡(James Kraska)認為,此次會面有助於美國獲悉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動向,後者將接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

他告訴美國之音:「隨著俄羅斯擔任北極理事會主席,布林肯將尋求與俄羅斯的共同點,了解俄羅斯的重點領域,這些領域可能與北方海路的航運和近海能源有關。」

在冰島擔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期間,該國主要關注海洋和海洋環境問題,而俄羅斯接任後可能會更加關注經濟發展。北極地區蘊藏著地球上25%未被開採的石油和天然氣,礦產價值高達30萬億美元。

隨著北極地區冰層的融化,俄羅斯希望利用北極的航道向海外市場出口石油和天然氣。北極地區現在至少占俄羅斯GDP的10%,占其出口的約20%。

赫爾曼指出,俄羅斯在北極的參與不僅出於經濟需要,還有政治軍事考量,這是美國需要在該地區加強存在的重要原因。

她說:「俄羅斯與北極的關係比單純的利益更複雜。在北極地區擁有強大的軍事存在和形象,對俄羅斯的國家認同和反對西方的姿態非常重要。」

俄羅斯在北約領空附近和北極地區軍事演習的次數和範圍都在增加。今年3月,俄羅斯在北極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綜合軍事演習,包括三艘核潛艇在北極地區破冰,以及戰機在北極上空飛行。

作為向北極地區投射力量的一部分,俄羅斯正雄心勃勃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俄軍方近年來翻修了飛機跑道,部署了新的監視和防空系統,並計劃在所謂的北方海路上建設港口,這將加強其在北極海岸線的軍事存在。

布林肯周二在與冰島外長瑟達森(Gudlaugur Thor Thordarson)的聯合簡報會上說:「我們對在北極地區增加的一些軍事活動感到擔憂」,這增加了「事故和誤判」的風險,同時「破壞了該地區和平和可持續未來的共同目標」。

為了捍衛北極航線的通行和航行自由,美國海軍去年兩次與歐洲盟友在靠近俄羅斯的巴倫支海舉行演習,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首次。

中共爭奪北極影響力

同時,美國還需要警惕俄羅斯與中共在北極地區聯手,中中共希望在該地區擴展地緣政治影響力,俄羅斯則需要中共的資本來實現其野心和對抗北約。

丹麥皇家國防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宋美佳(Camilla T. N. Sørensen)告訴美國之音:「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集結是對美國的威脅,而中共的經濟、外交和政治活動則被視為一種挑戰,通過更廣泛的美中大國競爭稜鏡來看待。」

中共在2018年公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將宣布自己是一個「近北極國家」,主張將該地區作為全球公域對待。中國學者認為,控制該地區將使北京在北半球擁有「三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優勢。

儘管中共未在北極尋求領土主張,並在回應涉及開放北極的問題上相當保守,但北京卻在穩步推進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近年來,中共向北極派遣了海軍艦艇,建造了第一艘破冰船,還在其標誌性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加入了「冰上絲綢之路」,稱將與俄羅斯開展北極航道合作。

智庫威爾遜研究中心的極地研究所主任斯福雷格(Mike Sfraga)告訴美國之音,中共渴望在他們認為重要的地區影響和塑造未來的地緣政治格局。

他說:「雖然北極不是中共的首要任務,但隨著新海洋的出現,能源多樣化的需要,通過投資和研究活動增加進入北極地區的機會,中共渴望在這個全球重要性只會越來越大的地區變得更加相關和積極。」

中共一直在尋求對北極具有軍事用途的基礎設施的控制,包括在瑞典開發一個大型區域港口和一個潛艇基地;在格陵蘭島購買一個舊海軍基地和三個機場;在冰島一個無法打高爾夫的地區建造高爾夫球場和機場。

中共以多種方式增加在近北極國家的影響力,例如努力與北極國家達成貿易協議,利用經濟槓桿施加政治影響力。

美國正愈加關注中共在北極地區的投資意圖,並勸說盟友加大對中共投資的安全審查。

在周一訪問丹麥期間,布林肯談及中共投資時表示:「在投資方面,有些領域是特別敏感的。丹麥剛剛通過了重要的投資審查立法,這很重要,因為我們確實想確保我們保護最敏感的行業和技術,避免智慧財產權被盜。」

北歐各方也對中共的戰略投資越來越警惕。今年4月,格陵蘭島叫停了一個中共作為最大股東的稀土開採項目;加拿大在去年12月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一家中共國有企業收購加拿大北極地區的一座金礦。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